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信:阿里回归港股开启新征程 为中概股回归树立标杆

2019-12-02 18:35

“阿里回归”对港股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开启新征程。上市的四个交易日以来,阿里巴巴港股大涨7%(ADS涨5%),累计换手率约41%,反映了即便在市场情绪低迷的环境中,投资者对于优质资产的需求依然旺盛。截至11月29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中央结算系统中登记的股数达47.5亿股,占总股本的22.2%,意味着其港股总流通市值已高达到9427亿。在这一规模体量下,11月27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将于12月9日起将阿里巴巴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以及恒生综合行业指数-科技资讯业。我们测算阿里巴巴在上述各指数中的权重占比最高可达3.3%/4/1%/3.6%/21.1%。未来阿里巴巴有望纳入港股通乃至恒生指数,这将进一步抬升配置需求。

阿里回归或为海外中概股回归树立标杆。在贸易摩擦反复的背景下,未来矛盾或从贸易和科技领域逐步蔓延至金融方面。这将拖累海外投资者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情绪,给估值带来压力。继美国共和党参议员Marco Rubio在116届国会上提交了《确保在美上市境外公司信息质量及透明度法案》后,彭博社等媒体也于9月底报道白宫正考虑向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加以限制。未来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或将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特别是被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所谓“点名”的企业。我们选取了PCAOB所谓名单中市值超10亿美元的33家中概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符合港股(首次或二次)上市要求,符合A股直接上市要求的目前仅泰邦生物一家,而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的也只有阿里巴巴、百度、泰邦生物和再鼎医药四家。因此,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可能引发以“新经济”为代表的优质海外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

回归预期带动相关个股估值提升。阿里回归港股后在旺盛的资金配置需求和未来纳入恒指和港股的预期作用下录得较大涨幅,我们认为其他海外优质资产回归后也有望享受国内资金配置需求高涨的红利。从估值角度看,若回归预期确立,需求和流动性抬升的预期有望提振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进而带动MSCI China、可选消费板块以及信息科技板逐步提升估值。

港股可选消费和资讯科技估值或受影响,交易活跃度有望提升。可能回归的港股的美股中概股集中于“新经济”行业,可选消费行业公司市值占比为54.7%;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市值占比为36.8%。从估值角度看,中概股回归有望强化港股可选消费估值,但对资讯科技业估值有所拖累。同时中概股回归预计也将大幅提振香港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若代表“新经济”的中概股能逐步回归,先进生物科技企业也陆续登陆,香港市场将持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并彻底改变其离岸市场的属性,成为连接全球资本与大中华地区优质企业和高成长公司的平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