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当代最烧钱冒险:贝佐斯、马斯克和布兰森的太空竞赛

2019-11-29 07:4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开参考”(ID:gongkaicankao)

作者  徐艺婷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爬向舱门,走下梯子,在月球表面踏出了第一步。

  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这是人类的一大步。

  首次登月,地球沸腾。

  此时,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处农场内,五岁的杰夫·贝佐斯正和家人守在电视机前。那一刻,父母和祖父母都异常激动。他知道,有些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两年后,埃隆·马斯克在南非出生。在日后的成长中,他熟知了阿波罗计划,并成了一名忠实的科幻小说读者。紧接着,他生成了一个宏大的愿望:人类在月球上建设基地,最终要去往火星。

  埃隆·马斯克

  那会儿,英国的理查德·布兰森已经19岁了。通过创办《学生》杂志,他赚得第一桶金,正琢磨着创建唱片公司。

  五十年后。

  布兰森创办的维珍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私人企业,他却说:“我的愿望是在阿波罗飞船登月五十周年之际进入太空,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贝佐斯凭借亚马逊霸占“世界首富”多年,但他每周三都雷打不动地去往蓝色起源——他创办的太空公司。

  马斯克的特斯拉开启了电动汽车的浪潮,他还拥有一家名叫SpaceX的公司,心心念念登陆火星。

  太空的商业化进程在二十世纪初打开。这条赛道里最主要的参与者,便是上述三位超级富豪。对他们而言,过往的十多年更像是壮士出征前的磨砺。当终点线渐渐清晰,冲锋的号角已然吹响,所有人都全力以赴,以期抓住1969年之后的下一个历史时刻。

  世界级富翁养成记

  1993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中,有一场专门拍卖俄罗斯太空项目的人工制品。

  29岁的贝佐斯参加了那一场竞拍,很遗憾,他空手而归。

  尽管他对太空抱有极大的热情,毕业典礼的讲话都关于殖民太空计划,尽管他已工作多年有所积蓄,但此时此刻,面对心爱之物,他依旧无法和有钱的竞争者匹敌。

  第二年,他和妻子麦肯齐一同辞去华尔街的工作,驱车前往西雅图。在那里,他们创办了亚马逊,从网上书店起家,随后发展为多品类的电子商务公司。

  杰夫·贝佐斯

  这时的马斯克也想着赚钱。

  离开南非定居美国后,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物理和经济双学位。原本,他打算进入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但恰逢网络崛起,时代机遇来临。

  1995年,马斯克成立在线出版公司Zip2。四年后,公司作价3亿美元卖给了康柏电脑。之后他又创办在线金融支付系统X.com,卖了15亿美元。

  31岁那年,马斯克净赚1.8亿美元,实现财富自由。

  在大西洋对岸,属于理查德·布兰森的时代也到来了。

  与前两位不同,他可不是学霸,对此他也从不讳言:“我有诵读困难,测智商的话我肯定不及格。”

  “看不懂书上写的内容”并不妨碍他在商业领域的天赋异禀。

  从15岁辍学起,布兰森办杂志,创立邮购公司、唱片公司、出版公司、影视公司,开设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2014年,他所创办的维珍集团旗下已有两百多家子公司,年入250亿美元。

  2019年11月的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贝佐斯的身家为1090亿美元,仅次于比尔·盖茨的1100亿美元。马斯克的身家约为224亿美元,理查德·布兰森的身家约为50亿美元。

  太空,终极诱惑

  逐鹿太空,并非一时兴起。

  正如贝佐斯深受阿波罗11号的影响而早早地拥有了太空梦,马斯克的冒险基因也在年少时就已注入。

  幼年的马斯克,可不具备如今“硅谷钢铁侠”的气势。因为个子小,他被欺凌;因为年龄小,他被殴打住进医院。

  书籍是他的慰藉之一,尤其是科幻冒险类图书。

  埃隆·马斯克

  这源于他的家庭。外祖父哈德曼专事杂技飞行,飞遍北美、非洲和亚洲,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单引擎飞机从南非飞往澳大利亚的人。

  马斯克三岁时,外祖父去世,但关于冒险的教育并没有停止。

  外祖母不断向他讲述着丈夫的人生,马斯克也由此爱上了飞行和冒险。他将太空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冒险:“这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我想不出有什么比未来的火星更令人兴奋、更有趣、更鼓舞人心的事情了。”

  更疯狂的是理查德·布兰森。

  1987年7月3日的大西洋上,飘着一个22层楼高的热气球,上面有布兰森和他的队友。

  在风的作用下,热气球失去了控制。布兰森开始给妻子和孩子们写遗嘱,而后,他从吊篮跳进了海中。

  命悬一线时,终于被救起。

  他害怕吗?

  当然害怕。

  他后悔吗?

  肯定不后悔。

  四年后,他又来了一次。这一次,他成功了。

  理查德·布兰森和热气球

  他对冒险的渴望是天生的。母亲伊芙·布兰森曾女扮男装,在二战期间报名参加英国的滑翔飞行教练;姨妈是一位飞行员,她的好友道格拉斯·巴德则是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因为失去双腿后依然参战而被视为英雄。

  布兰森的记忆深处,母亲、姨妈和巴德三人常常在家附近的场地上起飞,在天空中做着特技。

  对喜爱冒险的人来说,太空是一种终极的诱惑。无论如何,他们都会走向这一步。

  乌龟、兔子和闪电豹

  贝佐斯校园时代的女友曾告诉媒体,他创办亚马逊,就是为了建立太空公司。

  对此,贝佐斯的回应是,也可以这么说。

  足够多的金钱,才能让太空冒险的基因从隐性转为显性。

  时机在2000年成熟。那一年,贝佐斯创办蓝色起源。这家公司和他的创始人一样低调,以至于在创办后的多年里,外界都不知晓它的存在。

  直到2005年,一篇《蓝色起源太空基地选址克伯森县》的新闻报道问世,详述贝佐斯大肆收购土地,建立供火箭发射、着陆的航空测试与操作中心。

  蓝色起源

  马斯克的性格与贝佐斯截然相反。前者张扬高调,未行先喊;后者低调耐心,按部就班。

  2002年,卖掉公司的马斯克手握巨资。他有了常人没有的苦恼:接下来要为人类做些什么?

  他考虑找另一颗宜居的行星,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生存的物种,SpaceX公司由此成立。

  聪明的马斯克在饱览航空航天书籍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基本款的火箭。次年,他将7层楼高的火箭停在了美国航管局总部门前。

  于是,世人都知道了马斯克和他的SpaceX,都知道了他们的远大计划。

  当时的一大难题是,火箭均是消耗品,一级火箭在分离后会落回到地球上的海洋中。这意味着,每次发射都要建造全新的火箭和火箭引擎。

  不论是贝佐斯想实现的太空旅行,还是马斯克所期待的火星殖民,关键之处在于实现火箭的可重复利用,降低太空飞行的成本。在公司成立后,他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可在特定区域准确着陆的火箭,如此才能多次利用。

  spacex

  理查德·布兰森可不造火箭,他造的是太空飞船。

  布兰森随性洒脱,不像马斯克和贝佐斯喜欢钻研技术。他要做的,是找到钻研技术的人。然而,在注册维珍银河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阴差阳错间,布兰森在莫哈韦沙漠中撞见了飞行器“太空船1号”。这让他震惊,仿佛看到了让大量游客进入宇宙的可能。他旋即买下“太空船1号”的技术专利,并热衷于兜售太空魅力。

  2006年年初,深谙营销之道的布兰森借助电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模拟太空飞行器。不少人都对他所说的太空旅行深感兴趣,并支付了20万美元的预付款。

  在这一场关于太空的征程中,马斯克像冒进的野兔,贝佐斯像神秘的乌龟,布兰森则像一只闪电豹,迅速出击,引起注意,在研发成果还不见影踪时,率先拿到商业结果。

  悬崖口的张望

  在太空领域,变成百万富翁最快的方法是什么?从亿万富翁开始做起。

  这是一个玩笑,却又透露出些许真实。

  贝佐斯每年都会卖掉10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投入蓝色起源;在早期,马斯克自掏腰包将2亿美元投进了SpaceX。

  但,这只是九牛一毛。

  比钱更难的是技术。太空工程之浩瀚复杂远超想象,背后一百万件事情容不得一丝差错,否则满盘皆输。

  马斯克给自己的底线是,如果失败三次,公司就停业。

  2006年3月24日,SpaceX火箭发射59秒后,坠入海中。

  2007年3月20日,再次进行发射,尽管飞出了太空边界,但二级火箭没能进入轨道。

  2008年8月3日,第三次试飞,火箭分离时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相撞。

  spacex

  马斯克回忆,这三次失败“真的非常痛苦”。如果第四次发射还不成功,就关闭公司。

  幸好,2008年9月,第四次试飞时,猎鹰1号火箭完美驶入轨道。

  马斯克激动难耐:“伙计们,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日子之一,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这样。”

  经历这一番痛苦的不只是马斯克。

  2007年,维珍银河的太空船正在建造中,突发爆炸。三位在地面测试发动机系统的员工遇难。

  2014年,“太空船2号”试飞出现异常。副驾驶西博尔德跳伞,身负重伤;驾驶员阿尔斯伯里随着飞船一同坠毁在地,当场死亡。

  理查德·布兰森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事后,他发表声明:“这次冒险绝对是值得的,尽管中间存在着可怕的挫折,但这仍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我们认为没有人会希望看到我们在眼下这个阶段放弃这个计划。”

  毫无疑问,维珍银河还会继续前进。

  维珍银河

  蓝色起源没有那么冒进。最初,如乌龟般的徐徐前进也使它得到了正向反馈。

  2005年3月,蓝色起源试飞首艘测试火箭“卡戎号”,爬升至316英尺。2006年11月,“戈达德号”测试火箭爬升至285英尺,最终落回地面。

  但2011年8月,蓝色起源的PM-2测试火箭在得克萨斯州西部坠毁。

  历史总是曲折往复以及螺旋式地前进,太空也概莫能外。每一次发射,都仿佛是悬崖口上的张望。

  征途:浩瀚星空

  一向低调到恨不得披上“隐身外衣”的蓝色起源,却在2015年11月24日向媒体敞开了大门。

  原因在于,有些事儿不得不说。

  就在前一天,蓝色起源在得州西部发射了火箭“新谢泼德号”。火箭不仅飞到了太空边缘的测试高度,而且安全着陆,着陆点与发射点仅差4.5英尺。太空舱也在返回后成功着陆。

  这是火箭行业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可重复利用的实现。

  贝佐斯

  贝佐斯在2008年7月就开通了推特,但一直没有动静。此时,他发了第一条推文:“稀有的野兽——一枚二手火箭。控制火箭着陆可不容易,但成功以后再看就觉得容易多了。”

  他将此称为“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之一,让自己热泪盈眶”。

  行业大新闻爆在对方身上,马斯克自然不开心。他立即发了一条推特:“@杰夫贝佐斯,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SpaceX的火箭在三年前进行了六次轨道飞行,并且现在仍然可以使用。”

  其实两者不尽相同——SpaceX测试火箭的飞行高度为3280英尺,而蓝色起源到达的高度为32.9万英尺。

  马斯克虽然嘴硬,但心里比谁都明白。接下来,他想的是如何让SpaceX翻身。

  就在新谢泼德号成功着陆后的第28天,马斯克来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太空海岸,他看到猎鹰9号成功发射,后又成功着陆。

  他松了一口气:“这确实大大提高了我的信心,在火星上造一座城市是可能的!”

  没有参与到两人口舌之争的理查德·布兰森,内心也着急万分,想着如何迎头赶上。

  2018年12月,莫哈韦沙漠,“太空船2号”由两名飞行员进行试飞。在到达80万米高度后的15分钟内,太空船安全返回地球。

  这一次,维珍银河终于迎头赶上,并成为了领跑者。

  2019年10月,维珍银河上市,成为“太空旅游第一股”。它将载人航行到100公里的高空,在失重状态下漂浮10分钟,票价25万美元。

  一个月后,美国宇航局制定了在月球重新登陆、建立研究基地的计划。在宣布的合作伙伴中,SpaceX和蓝色起源赫然在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物资运送到月球。

  对两家公司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SpaceX宣称将于2020年进行“载人飞行”,蓝色起源则表示将于2021年进行一次商业飞行测试,并借此开启商业太空旅行业务。

  一切都还在行进之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