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11-26 08:31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文汇报(记者周绍基) 恒生指数昨日迎来50周岁生日。虽然今年受各种利空影响,但仍不妨碍恒指这50年来取得的耀眼成绩,恒指50年来,累计上涨了167倍,见证了香港经济由英资、本地公司主导,到与内地融合越来越紧密的历程。尽管50年来恒指经历多次大起大落,但整体表现仍远超道指、台湾加权指数等全球或地区主要指数的同期表现,展现了香港经济的活力。
恒生银行(0011)由银行家关士光,于1969年创建恒生指数。恒指诞生之初,香港刚刚跨过由「六七暴动」引发的经济低点。此后,本港经济逐渐由制造业中心,转向了金融中心。50年后的今天,香港同样受连续数月的修例风波所拖累,经济出现10年来首次年度衰退,出口、零售额暴跌,就业市场转弱等等。但分析师认为,短期困境难以阻挡恒指的发展步伐。
见证港金融市场高低起伏
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表示,香港近期面临困境,且随着深圳和上海的开放,他们跟香港的竞争也在加剧,但长期投资者仍会记得,香港过去50年,经历了很多次危机,恒指都展现了其「韧性」。
恒指见证着香港金融市场的成长,从1974年的全球石油危机、1983年香港的前途问题、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本港沙士疫情、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每一次恒指在重挫后,都能逐渐恢复并走向更高。
许长泰认为,恒指表现出色,有几个关键因素:香港开放型经济适时赶上了几波全球化浪潮;中国内地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后来「入世」;香港「一国两制」的框架令其成为中国和全球双向互通的管道,这都赋予了港股「独一无二」的地位。
蓝筹股从33只增至50家
1992年之前,蓝筹股只有33只,大盘股包括李嘉诚旗下长实(1113)为首的一众华资公司、早期作为香港中央银行的汇丰(0005),以及早已迁至新加坡的怡和等。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中信泰富(0267)于同年8月成为首家染蓝的中资公司。2006年,恒指吸纳首家H股建行(0939),同时指数编算方法由总市值加权改为以流通市值调整计算,蓝筹股数量也逐步增至50家。
中资公司已占逾半壁江山
彭博数据显示,中资公司在蓝筹中的占比,从2001年的21%升至最近的52%,香港公司数量则由61%降至34%,英国公司占比也由18%降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