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香港证监会:打击新股“围飞”活动

2019-11-11 11:20

 

行情图

所谓‘围飞’活动,是指新股上市时,股票集中由少数‘自己人’或‘人头户’认购。

来源:东网

市场消息透露,香港证监会上周三(11月6日)突然到多家证券行‘上门’查询,业界推测可能与打击新股‘围飞’活动有关。证监会发言人接受查询时,对消息不作评论。

消息透露,是次遭证监会‘踩场’的证券行中,包括本地及内地资金背景的券商,部分活跃于新股包销业务。

近期市旺 赶年底前上市

有熟悉市场运作人士透露,近期新股市场气氛好转,部分一、两年前为‘啤壳’铺路的新股开始蠢蠢欲动,而且现时接近年底,若未能赶及今年内上市,明年上市成本会增加。

所谓‘围飞’活动,是指新股上市时,股票集中由少数‘自己人’或‘人头户’认购。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王国安估计,是次证监会的行动有可能与新股‘围飞’活动有关。‘新股围飞问题一直都存在,而且不限小型新股,连中型股都有,如果情况不是很离谱,证监会都不会出手!’

监管机构严打市场违规活动

事实上,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梁凤仪早前曾经表明,近年完成及规模较细的招股项目,有相当部分在上市时的持股量相对集中。

那些发行金额较细的申请人,亦欠缺令人信服的上市理据,上市成本往往与集资额不成正比。当中更有许多在首次公开招股后不久便转手,或获注入重大资产。而且还出现各种操纵活动,例如极端的价格波动等。

此外,新股包销商亦可能会基于各种不当诱因,建立大量大额订单,因而牺牲订单的质素。在一些极端个案中,包销团的成员甚至可能会提交经夸大或虚构的订单,因此证监会正就股票市场的簿记建档(book building)过程进行主题检视。

包销分配存在灰色地带

香港投资者学会主席谭绍兴表示,近期新股市场转旺,吸引不少散户积极参与认购,证监会的行动‘冷却’一下市场系好事。

他指出:‘内地资金收缩,香港股票市场又冇乜嘢好炒。相反,炒新股用招股价认购,相对冇咁多蟹货,因此小股民宁愿炒新股!’

同时他又称:‘依家保荐新股上市其实冇乜肉食,最和味系后面嗰部分,即系包销新股,呢样先赚得最多。不过,包销商当中如何分配股份,存在好多灰色地带。’因此,他认同证监会审视新股簿记建档过程。

近年证监会非常关注新股‘围飞’、‘啤壳’等问题,2017年1月曾与香港交易所发表联合声明,直指创业板‘围飞’情况严重,警告一旦怀疑配售出现股权过度集中,证监会或港交所会跟进查询。

与此同时,上市申请人、保荐人、包销商及配售代理,若未能设立适当的程序确保有关配售活动是公平进行,证监会或港交所将对其采取行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