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11-04 14:00
今年买入了小米,且有重仓之意,在重仓之前,写写小米的投资逻辑。
小米如今股价的低迷,主要是拜手机份额下降所赐,拜华为、OV所赐,我们当然可以从小米身上找原因,比如创新不足等等,但小米真的有那么大问题吗?在我看来,这不如说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因为小米以破局者身份搅动手机市场后,华为、OV亦非等闲之辈,来分一杯羹乃应有之义(当然不一定非要是华为、OV,没有他们也会有别家,因为天下牛人很多,不是只有雷军一个人厉害),他们作为后来者,亦能从小米身上看到长处和不足,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小米份额不下降才是怪事。
当然小米自身也有一些原因,比如之前品牌区分度不足,小米红米混为一谈,产品线也不够丰富(学苹果的自然结果),研发创新确实慢了些,不过我们看到小米正在做出好的改变。二流的投资者只能看到结果,一流的投资者则关注原因,结果是原因的大概率推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先人一步。所以,当我看到小米在做正确的事情,即使目前手机市场份额仍没有明显起色,但原因有了,结果还会远吗?
任何事情总是要动态地看,华为凭借技术积累和特朗普助推如今大获全胜,OV则通过对下沉市场的发掘实现逆袭,但这些目前的优势并非多宽的护城河(正如小米之前的优势也不是多宽的护城河,所以如今丢城失地),真正有宽护城河的是苹果,但即使苹果,在如今华为的凌厉攻势下也是且战且退(但苹果的股价却似乎丝毫不受影响,与小米大相径庭)。
小米如今在手机市场上的弱势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并非全局性的失败(当然,如果三大战役都失败了,那就是全局性的失败了,但小米不是国民党,还没有挫到这个地步,正如我前面所说,小米在做正确的事情)。
小米的未来增长有两点,一是业绩增长,二是估值提升。小米处在新兴赛道(智能家居),业绩增长不是难事,这个市场小米的品牌具有巨大优势,存在一定的护城河。在小米之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做到这一点:这个品牌无论出什么类型的产品,你都不觉得别扭,而且你都愿意买。
格力早就想搞多元化,可是格力的品牌形象已经和空调深度捆绑,格力的电饭煲、洗衣机会让你觉得别扭,市场上知道格力还有这些产品的人也很少。小米在这方面可谓一马平川,智能家居不用说,小米的“智能”运动鞋和T恤(也不知道智能在哪里[笑哭])也并不奇怪,书包更是广受欢迎,如果有一天小米开始卖零食,卖酱油醋,卖化妆品,我也丝毫不觉得奇怪,并且愿意为之买单,因为小米就是“高颜值+质量保证+价格公道+一点点时尚”的代名词,为什么不买呢?试看今日之中国,哪个品牌的市场能如此广阔?
当然,由于某些原因,资本市场似乎更愿意为“专业化”买单,小米这种多元化的搞法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毕竟之前有很多企业因为多元化反而失败。这就要说到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小米是以投资者身份入局生态链企业,小米自己做的产品只有手机和电视等少数几个,其他很多东西是由紫米、华米、云米等生态链企业做的。
我们知道,一个新产品要打开市场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借助小米的品牌和渠道,打开市场易如反掌,企业不用把精力和金钱浪费在市场和渠道方面,而只要专心做好产品,这是对效率的极大改善。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制造业,通过对效率的改善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这就是小米的追求,它也的确做到了。
小米生态链的做法确实前所未有,而这才正是考验和机会,等人人都意识到这种搞法的好,等到华为格力也开始搞,那就是我曾经说过的:等世界都发现了你再发现,那就晚了。
库克甫一接替乔布斯的时候,众人对他多是质疑,可是段永平买了苹果,巴菲特也买了苹果,如今我们再看,会发现库克也是极优秀的领导人,可是苹果的股价已经翻了5倍。
我认同小米的价值观:感动人心、价格厚道。有个说法是:买小米的产品,不要买小米的股票;买茅台的股票,不要买茅台的产品。这似乎是在否定“性价比”,那么,性价比不对吗?不得不承认,能做苹果是最好的,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成不了苹果,盲目卖高价是自我毁灭(比如李宁的高价转型失败),性价比绝不是洪水猛兽,能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公司一定有高于同行的效率,效率虽然不是很宽的护城河,但确实是护城河的一种,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性价比都很重要。
优衣库也是高性价比的,母公司迅销集团的业绩也很不错,性价比要避免的问题就是:不能只提供性价比,让性价比成为low的代名词。小米手机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穿优衣库的衣服没什么丢人的,但用小米手机则不好意思见女神。
如今小米严格区分了小米和红米,这很好,但还不够,小米手机的品牌形象还需要重塑,小米还需要做出一些更酷的产品,更高端的产品。前段时间的环绕屏概念机,坦率说并不那么成功,虽然刷屏了几天,但怎么说呢,这东西看着有点沙雕,不如华为的折叠屏亮眼。
最近的一亿像素,虽然也没有那么惊艳,但算是个好点的卖点。说到底,小米的翻身仗还在艰难地打,但有了一点起色,可以留心双十一和未来两个季度的手机销售报告以验证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