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十年如一—我和李宁的故事

2019-11-01 09:33

从2010年9月1日在23元左右买入500股李宁算起,持股长达9年多的时间,短期内也没有卖出的打算,到2020年正式成为本人投资以来第一个10年股,也有望成为第一个10年10倍股,一路走来颇多坎坷,先后在2014年财报、2018年财报、2019年中期财报出来之后写过三篇文章,心路历程在这三篇文章里彰显无疑,雨后方见彩虹,今天重点说说我和李宁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以后,全面健身的风潮已起,看好体育服饰行业的发展,当时对体育服饰行业有一下三点判断:(1)二三线城市体育品牌服饰渗透率还会逐年提高,行业的总容量还会进一步扩大,行业发展前景非常明朗,是一个雪很厚的赛道;(2)体育服饰行业陷入行业性的库存危机,行业陷入短期的困境中;(3)龙头企业一定是行业洗牌以后的最大赢家,投资龙头是最佳选择,李宁当年属于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品牌。基于以上三点的判断,一直在等待买入李宁的好机会。30元以上的李宁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终于李宁开始换标行动,并主打“90后李宁”,但换标行动导致库存大增,市场开始用脚投票,股价跌倒了20-25元附近,对我来说机会来了,所以在23元开始持续买入,信心满满。随着李宁股价的一路下跌,从20元-15元-12元-8元-5元,我在一路买进,并低价参与了李宁的两次配股,最终将港股账户里一半的资产买入了李宁,最终的持仓成本为4元/股。我对李宁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李宁本人的人品和道德水准是值得肯定的,李宁的品牌知名度还是不错的,这两点可以确保李宁不会倒闭,也不会出现财务造假。这一点才是敢于在价格低位补仓的信心之源。

对李宁的投资充满了坎坷,李宁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产生了巨额亏损,股价在2015年7月8日创新低—2.79港元/股,本人的这笔投资血亏,重仓持有4年有余,亏损30%,考虑到时间成本,这笔投资糟糕透顶,更加让人抓狂的是安踏体育的股价已经从谷底增长了3倍多,两相比较更加让人难以接受!本人陷入到了深深的反思中,在反思中总结出了这笔投资中存在的问题:(1)严重疏忽了李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李宁国企作风的管理方式,官僚作风盛行,管理效率低下,产品营销效率不到安踏的一半,可以说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安踏与李宁的未来,安踏的胜出是管理效率的胜利;(2)换标雪上加霜。通过对定位理论的学习,才发现李宁当年的换标行动有多幼稚!李宁的换标一方面得罪了以前的老客群,同时新客群也不买账,因为李宁换标对90后没有丝毫影响,因为沟通语言不对;另一方面,签约代言明星为奥尼尔、戴维斯等老一代球员,资源与目标严重错配,这一点将理论上成功的可能性都丧失了。更要命的是换标以后老标的产品更加难以出售,从活库存变成了死库存,这也是李宁的库存损失比其他几家都要多的深层原因;(3)产品营销效率低下,行业危机以前,李宁对比安踏,用了2倍的营销费用率实现了1/2的营收增长率,营销效率仅有安踏的1/4,最开始想当然的以为李宁过高的营销费用率是资源超配,着眼于未来,志向高远!一厢情愿的想法,相当可笑!

对李宁投资的反思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处,那么这笔投资是不是应该认赔出局呢?本人一方面在反思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一直在持续跟踪李宁的动态变化,金珍君入职李宁是一个重要的变化,金珍君重点做了以下几件事:(1)高价签约CBA,这一点我是高度赞同的,因为CBA的平台太重要了,直接决定了李宁的生死,虽然短期财务指标难看,但长远来看对李宁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2)用一亿美金签约韦德10年,这一点战略上无可厚非,要提升品牌含金量找大牌是必要的,而且每年的价格也算公道,毕竟韦德是超级巨星,关键是签约时间太长了,如果签约5年那就是一笔很棒的投资,10年的话就是昏招了,但整体来说这笔签约算是中规中矩;(3)重塑零售渠道,加强直营店模式,这一点非常好,毕竟提高零售渠道的反应能力,加强客户体验是零售的本质;(4)开除大批中高层,重组管理层,这一点非常重要,李宁类国企的管理作风很难打破,管理效率很难提升,只有通过全面打破重组才有可能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以上四项措施中第一项和第四项最为重要,第一项措施帮助李宁占据了国内最主流的营销资源,成为决定李宁生死的胜负手;第四项措施帮助李宁打破原有的管理架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李宁虽然财务指标难看,股价跌入谷底,但李宁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所以对李宁的这一笔投资一直坚定的持有。2015年是李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李宁复出取代金珍君成为行政总裁,金珍君为李宁公司制定了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并重组了管理层,但金珍君没有能力改变李宁固有的企业文化,李宁的企业文化有点像国企文化,管理比较温和,管理层级比较多,执行力存在严重问题,这靠金珍君一个人是不可能解决的。一个企业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只有创始人有魄力和魅力来推动企业文化的重铸,李宁在最恰当的时候复出了,一手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2015年李宁的基本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2015年的财报大为改善,营收增长17%,利润扭亏为盈,李宁走向复苏之路。

虽然李宁的基本面在2015年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资本市场在2017年以前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这笔投资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都是亏损的,内心备受煎熬。在港股市场里,企业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业绩持续得到改善,资本市场才会最终承认并加倍奉还。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随着李宁不断的用业绩证明自己,资本市场开始有所表现;当2019年李宁的中期财报大超市场预期时,开始引爆资本市场,2019年股价涨幅达到220%,绝对是2019年香港市场上的大牛股。

站在2019年的时点,对李宁从行业层面、管理层面、企业层面进行简单的梳理:(1)从行业层面来看,三四线城市的体育服饰品牌化是一个动力,全民健身的热潮是另一个动力,行业的总规模还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从市场占有率角度来看,纽约时装周之后李宁的潮牌深入人心,“中国李宁”的新品类和“小李宁”发展潜力较大,李宁专卖店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李宁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增加;从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高端三品牌(耐克、阿迪达斯、FILA),中高端二个品牌(李宁、安踏),基本上是三大国际品牌+两大国内品牌的格局,而且产品价格区隔较为明显,行业处于良性的竞争态势。综合来看,体育服饰行业属于一个好行业,品牌是行业的最大门槛,行业竞争态势良好。(2)从管理层面来看,李宁公司经过金珍君的折腾,李宁复出兼任CEO,一方面轻装上阵,进一步简化管理架构,增加绩效考核,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图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综合来看,李宁的管理效率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达不到安踏的管理水准,但至少已经达到了较为优秀的水平。反观安踏,虽然精细化管理是长板,但多品牌经营属于自我增加管理难度,主品牌泛化(缺乏主流体育赛事,品牌缺乏明显的个性,赞助国家队本质上是泛化品牌个性),留给安踏管理层的问题并不少。(3)从产品层面来看,李宁产品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90后李宁”是一句空话,品牌的设计语言和营销语言才是与90后最好的沟通方式,不经意间李宁的产品开始“潮”起来,获得了年轻人的芳心,纽约时装周的爆发只是一个契合点,背后是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营销方面顺势推出“中国李宁”新品类则是最大的亮点,进一步增加了李宁品牌的内涵,虽然说安踏的总营收是超过李宁的,但李宁品牌在客户心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是高于安踏的,李宁仍然占据着客户的心智,说李宁是国内第一运动品牌毫不为过,李宁在国内有很大机会和安踏品牌掰掰手腕,李宁超越安踏主品牌的概率并不低。

李宁的未来还是值得看好的,李宁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李宁市值达到1000亿一线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只要公司在管理效率和营销效率方面持续优化,有良好的组织保证,李宁值得期待!

回顾对李宁的这笔投资,的确非常煎熬,在长达7年时间里股价都在低位徘徊,估计很多人都会放弃,好在李宁一直在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李宁的基本面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好,这一点一直在起心理支撑作用,最终将一笔非常糟糕的投资转变为9年复合收益率超过20%的超级棒的投资,用屁股赢得了这场胜利!随着李宁的快速发展和新品类的扩张,坚定持有李宁成为不二之选,李宁确定无疑成为第一只10年股,并有望成为第一只10年10倍股,十年如一,我与李宁同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