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隐秘而惊悚:另一面“英国脱欧”

2019-10-28 00:01

  原标题:隐秘而惊悚:另一面“英国脱欧”

  来源:秦朔朋友圈

  谈及脱欧延宕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斯坦福研究不确定性的教授尼克·布鲁姆(Nick Bloom)将之比作“恐怖片里的黑暗通道”,逃生的光明出口总是在眼前,但怎么也抓不到。

  要在以前,你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但未免夸张煽情,直到出现39名偷渡客魂断英伦的惨剧。

  现实总比想象残酷。

  在偷渡惨案之前的“脱欧”,绝大多数的关注都集中在商业和贸易以及寻常百姓的吃穿、出行、就医以及就业等经济和民生层面,这些不确定性足以令可靠的商业、投资判断变得不可能。

  偷渡惨案不期然暴露了另一个隐秘的“脱欧”危机:

  当脱欧的种种乱象形成混乱和恐慌时,有人赌上身家性命要达成的目标还不是那个“光明出口”,而是以卑微的方式获得挤入“黑暗通道”的门票,往往方式的极端最终换来的是代价的极端。

  10月31日脱欧截止日已经屈指可数,但“脱欧”还会是“拖欧”,因为还会有新的截止日,英国还会有新的脱欧协议甚至有新的首相,一切依旧在不确定的黑暗通道里。

一、两种“脱欧”盘算

  议会否决脱欧协议

  10月22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晚上7:00-7:15,英国议会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否决了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脱欧方案。

  第一个环节:议会决定“脱欧法案是否进入下一步立法程序”(second reading)环节,鲍里斯方领先30票(329:299),连最乐观的脱欧支持者都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但仅仅15分钟后,针对草案“审议时间和步骤”环节(program motion)进行投票,首相方反失14张赞成票(308:322)。这一环节才是决定法案成败的关键。

  议案没通过,表面上在于审议的时间:议员们认为从周二到周四满打满算2.5天时间,审不完115页的法案。实际上则是议会和首相之间互不信任——首相之所以那么急,是因为他知道当议会有时间细究草案文本时未必就能按他的意愿立法;议员们希望有更长时间审议,因为要对各自利益的保障一一核对确认。

  集装箱抵达英国

  这一天下午2:49,一个白色冷冻集装箱抵达比利时泽布吕赫港(Zeebrugge),它从哪里来,无人知道。每天有4000多个集装箱进出比利时和英国。

  过去三年,因为发现从比利时入境的人口案件日增,英国政府屡次向比利时发出人口走私预警,2016年的安全报告还明确提出这个港口是重要的出口。

  22号下午,集装箱启程前往在英国埃塞克斯的普尔福利特(Purfleet)。此时,25岁的北爱尔兰拖车司机莫·罗宾森正在前往这个港口。已公开的GPS数据显示,他3天前从爱尔兰的都柏林出发,坐渡轮到西部的Holyhead,一路向东开到埃塞克斯。

  罗宾森的拖车车头为红色,挡风玻璃上贴着不起眼的贴纸——“最终梦想”,车内隐隐能看见西方常见的装饰——捕梦器。事后,人们将藏尸惨案和这些小细节联系起来时,不免心头一震:罗宾森的这一趟十足是一场亡命的噩梦之旅。

  拖车拉上集装箱,驶离普尔福利特港口已经是23日凌晨1:05。

  35分钟后当地埃塞克斯的格雷斯镇警方说在Waterglade工业园区附近的东部大道的拖车货柜里发现了39具尸体。报警的是当地东英格兰急救服务机构。

  第二天,英国的民众以及昨夜在议会吵得不可开交的政治人士不禁为之一惊。

二、截止日:10月31日

  首相的耻辱日

  还记得鲍里斯在上上周六给欧盟发去的两封信吗?一封未署名的要求延期,一封署名的则是坚持10月31日如期脱欧。

  很多人觉得这是鲍里斯的个性,其实这是他政治生命之所系。

  7月上任之初,围绕脱欧,鲍里斯·约翰逊就立下军令状:10月31日之前,要么脱、要么死!(Do or Die)

  之后,他很快战胜各路竞争者,顺利成为特雷莎·梅的重要接替者,就是因为这个果决立场。他当时承诺谈一个全新的协议,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论欧盟答应与否、无论有没有协议,他都将带领英国脱离欧洲。

  只是世事并不如他所愿。

  他首先实施的是无协议脱欧计划:他得到女皇授权,“延长”议会假期,希望以此制止反对党议员阻挠他的无协议脱欧。

  没想到此举引火烧身,他这一突然决定促成议会中反对无协议脱欧议员建立“联合阵线”,还导致他亲兄弟在内的十多名保守党议员“叛逃”。

  鲍里斯失去了议会多数,议会还通过专门法律阻止无协议脱欧——这无疑是给鲍里斯上了 “紧箍咒”,它还要求首相如果10月19日之前未有新协议则要求欧盟延期。

  无协议脱欧被阻止,“搁置”议会还被英国高法判了一个“违法”,鲍里斯只好快马加鞭实施有协议脱欧。

  然后在10月17日,我们看到鲍里斯·约翰逊与欧盟还真达成了新协议。比起前任特雷莎·梅的软脱欧,他的方案显示了强硬色彩,特别是在北爱问题上取消了梅版的“兜底计划”,还脱离了欧盟的“关税同盟”。

  无论是无协议脱欧还是有协议脱欧,鲍里斯要避免同一种情况出现,就像他对欧盟的署名信中所说:不管我之前说了什么,我不要延期。

  因为“延期”意味着那个“Die”的选项。

  最后的机会

  偷渡惨案发生后,英国独立议员尼克·鲍勒斯( Nick Boles)表示:(惨案)的发生提醒我们,在我们陷入脱欧泥潭的时候,我们忽视了多少重要的事情。

  英国警方表示在过去一年,通过拖车和集装箱等方式非法途径进入英国的移民人数在急速上升。在英国与爱尔兰边界,英国警方还抓了来自格鲁吉亚和越南的蛇头;英国国家犯罪局5月份表示,有组织的帮派“越来越多地使用较高风险的秘密进入方法”。

  无论是前边境安全官员还是英国当地有关贩卖人口的非营利机构负责人,他们都做过类似推断:很多人铤而走险的背后是出于脱欧恐慌——很多人都希望赶在大门关闭之前赶到英国。

三、重新大选

  其实,还是会有新的截止日。

  10月24日,英国首相鲍里斯表示,如果议会下院同意12月12日提前举行大选,他将重启已暂停的“脱欧”协议立法进程。在他看来,目前只有提前大选才是打破脱欧僵局的唯一办法。

  但是鲍里斯自己党内围绕大选就出现了分歧,有人说应该利用欧盟的延期专心在议会让脱欧法案通过;但鲍里斯需要重新大选,只有如此才能帮助他重新获得议会多数。

  根据英国法律,首相进行大选必须在议会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

  鲍里斯有一定胜算但不够大。在失去了议会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每一位反对党议员对政府议案投反对票,至少会差出45票。

  在谁掌握权力的问题上,反对党从不含糊。他们一直希望大选在10月31日之后进行,很简单,那是对手的耻辱日。这无疑会伤害脱欧阵营中强硬脱欧派,特别是所谓的“脱欧党”,这部分选票很有可能不会在大选中投给保守党。

  反对党中,工党领袖科尔宾是挑战鲍里斯最有力的人选,但民调显示他并不受欢迎,在首相面临政治危机的9月,政治杂志Politco的民调显示,43%的人认为科尔宾担任首相是最坏的选择,35%的受访者认为无协议脱欧是最坏选择,另有25%的人认为两者都是最坏的选择。

  重新大选的思路是,脱欧僵局既然在政府、议会解不开,不如把这个问题抛回给民众。

  重新大选是与二次公投最为接近,让民众来决定英国未来与欧盟的关系:脱欧、留欧还是无协议脱欧。

  但二次公投的一个巨大风险是,万一又是“脱欧”或是“无协议脱欧”,无异于按下葫芦浮起瓢。

  当下脱欧派带节奏的情况下,留欧的政党支持日益弱化。今年4月,反对党工党主席卡尔宾曾提议进行第二次公投,但到9月,工党对外已经改口说到大选才亮明观点。

四、与欧盟的合作再添疑云

  目光再次聚焦欧盟,上周五,欧盟已经原则上同意给予英国脱欧延期。

  在与英国的任何一次谈判中,欧盟都小心置身于英国国内政治之外,避免给人留下英国乱局始作俑者的印象;同时又致力于照顾成员国的利益。因为它知道对英国的任何妥协退让都会被成员国内部有离心倾向的政治势力记在心里。

  对于政治来说,一轮一轮小心谈判都是维护各自利益,这种来回拉扯对经济、社会的消耗很大。如今随着惨案的发生,有一部人已经担心这也是对英国与欧盟安全合作的消耗。

  从已经披露的罗宾森拖车和集装箱活动轨迹,已经发现惨剧的发生涉及欧洲大陆和英国,这次的调查,欧盟刑警组织已经介入,并且进行了关键信息分享,无论是有协议脱欧还是无协议脱欧,以后的合作也不会与今天的合作同日而语。

  可见的未来,脱欧还会带来一团又一团的迷雾,还得接着耗。

  参考文章:

  1. What is the Withdrawal Agreement Bill?(BBC)

  2. Boris Johnson wants Brexit by October 31. Parliament won’t let him have it.(VOX)

  3. Boris Johnson‘s call for general election rejected by MPs(BBC)

  4. Don‘t buy the hype: Boris Johnson’s Brexit deal did not win approval(Guardian)

  5. Essex lorry 39 bodies: Evil trafficking gangs ‘have used same route before’(Mirror)

  6. Two journeys into one: how lorry driver and Chinese nationals reached Essex(Guardian)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