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10-03 17:45
10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了一项零售数据,而延续此前的颓势,这一结果依旧叫人“心惊胆战”。
经格隆汇app查询显示,今年8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294亿港元,按年大跌23%;扣除价格变动,8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跌25.3%,值得注意的是,算上8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已连跌第七个月,相比7月修订后的11.5%跌幅,且整体而言,2019年1-8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6.0%,其跌势显然不断走下坡路。
具体而言,按零售商主要类别的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由高至低分析,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8月按年下跌47.4%;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跌0.3%;百货公司货品跌29.9%;药物及化妆品跌30%;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跌15.4%;服装跌33.4%;其他未分类消费品跌20.1%;汽车及汽车零件跌15.6%;书报、文具及礼品跌2.5%;家具及固定装置跌7.4%;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26%;中药跌25.5%;眼镜店跌26%。超级市场货品则升1.9%;燃料升0.4%。
显而易见,近来香港零售业的景气度不容乐观,而这主要是基于宏观环境的多变性和风险性所交织而成的结果。
众所周知,香港零售业的发展不仅为本地带来可观的收入,也为其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就业机会,作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它,其作用不容小觑。
但不得不说的是,基于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在近期持续发生的社会事件的影响之下,随着访港人数的骤减,再加上本身高企的营运成本,零售商的生存空间也进一步压缩,甚至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经格隆汇app查询显示,2019年8月访港游客暴跌39.1%至3,590,571人次,较7月4.8%的跌幅进一步下跌,其中,内地访港客跌幅42.3%至2,782,897人次;且在9月28日至10月1日期间,非香港居民而入境的访客仅为46.6万人。此外,预计重阳节假期与十一黄金周期间,约有737万人次(包括香港居民及访客)进出香港,而这或将创2014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比去年同期下跌五成左右。
基于上述,可以看出,访港人员的减少或将香港的经济的各个方面带来直接性的打击,毕竟作为国际都市,景气度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而此前预计三季度香港经济或将可能出现负增长,进而进入技术上衰退阶段。
首先,访港游客的减少直接使得以衣食住行为核心的相关行业受到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经格隆汇app查询显示,2019年8月,酒店入住率为66%,同比下跌28个百分点;今年前8月,酒店入住率86%,同比下跌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香港多家零售类上市企业发布盈利预警也侧面证明了他们的“艰难求生”(包括钟表商宝光实业(0084.HK)、时装集团Joyce Boutique(0647.HK)、化妆品商莎莎国际(0178.HK)、服装公司BOSSINI(0592.HK)和I.T(0999.HK)、餐饮零售商富临集团(1443.HK)等)。
例如,莎莎国际发布盈利预警称,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作用,访港游客大幅减少,对销售直接产生消极影响,截至8月底的5个月,莎莎的营业额约为30亿港元,同比下跌约15%,其中港澳市场下跌17%,且8月份的销售表现不佳,按年下降约28%;9月销售情况继续颓靡,上半月营业额按月跌约14%,按年也跌约29%。此外,根据瑞士钟表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瑞表8月出口香港再度录得双位数大跌,下跌12.7%。
而受香港零售业的寒潮的影响,近两个月以来,香港核心区街铺的空置率不容乐观,2019年7月香港商铺买卖成交约54宗、成交额约15.53亿港元,比上月分别下跌10%和68.93%;与此同时,根据香港美联工商铺9月17日发表街铺调查显示,香港四大核心区(尖沙咀、旺角、铜锣湾、中环)空铺数目增至481间,整体街铺空置率为6.5%,较2018年增0.9个百分点,其中,铜锣湾空置率(9.4%)最高,预计到2020年上述四区的空铺总数或超过600间。 lazyload
图片来源于:Wind
而相比于香港零售业的颓势,我国内地的零售业已然在转型中逐渐迈出革新的步伐,在消费升级之下,借助互联网这一技术赋能,其市场发展还是呈现稳中有进的走势。 lazyload
图片来源于:Wind
经过格隆汇app查询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同比增长9.0%,其增速虽有所回落,但是绝对增量达到3.2万亿元,且这一领域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76.2%。延续这一积极走势,随着一系列以促消费为核心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消费者回升的信心使得这一市场继续走稳,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但与2018年下半年基本持平,比2019年第一季度提升0.1%;且2019年8月,全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3%。
图片来源于:Wind
而基于这一内地市场的回春之象,相关海外零售商或将对其加以关心,毕竟就目前而言,宏观环境还存有不稳性,若本地社会事件进一步对其产生相关影响,消费情绪或将进一步走弱,而这将对目前的市场环境更为打击,相关入局的零售厂商或将可以从降本增效入手,消减成本开支,与此同时,它们也需要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因时而变,或在市场布局上加以调整,进而抓住失去的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