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旷视启动IPO有望成为AI第一股 经营周期内利润为正

2019-08-27 07:14

  新浪港股讯 2019年8月25日晚间,旷视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成为国内第一家递交上市申请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保荐人为高盛、JP摩根、花旗,预期通过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A.06条上市,成为港股第三家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的公司。

一、AI+物联网

  2011年10月8日,印奇、唐文斌及杨沐联合创办旷视科技,三人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所创办的清华大学计算器科学实验班(姚班)的同学,自创业起,三人一直联合治理公司,2019年5月24日,三人签订一致行动人士协议,三人持有A类股票,每股A类股份可投10票,每股B类股份可投1票,上市前,三人合计持有16.83%的A类股,折合投票权为66.92%。三人联合把握着公司的控制权。

  公司的商业模式是:1)以自主研发采用AutoML技术的Brain++深度学习框架为创新核心,构建出一条不断自我改进、不断变得更加自动化的半自动的算法开发生产线;2)基于Brain++开发丰富的人工智能算法组合,专为不同垂直领域的应用量身定制;3)打造创新性的平台软件,平台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连接硬件及支持应用,类似于Windows或者安卓这样的操作系统;4)基于客户的各种需求,开发多种功能的应用软件产品。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Brain++的技术基础上,公司将技术赋能到各种商业场景中,2012年,进入个人物联网行业,以2018年收入计算,公司为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货商,市场份额超60%;2015年,进入城市物联网行业,以2018年收入计算,公司为中国最大的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2017年,进军智能物流垂直领域,并迅速成为中国垂直领域的领导者。

二、营收复合增长超350%

  从2016财年至今,随着商业化的推进,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该业务收入都迅速增长,带动总营收持续高速增长。总营收旷视的收入由2016年的6780万元增至2017年的3.13亿元,再增至2018年的14.27亿元,2016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8.8%。

  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过去的三年毛利逐年递增、毛利率逐年提高,在最新的2019H1,毛利为6.12亿元,同比增长221.4%,同期毛利率同比提高2.3%至64.6%,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毛利的持续改善带动报表的持续优化,如果看通用会计准则下的报表,公司却亏损了, 2019H1亏损52亿元,然而,如果细看,就会发现有一个科目影响巨大,就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期内亏损51.21亿元。其实这只是财务准则带来的报表损益,主要原因就是新经济公司融资经常使用可转换可赎回的优先股,由于公司估值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合约承担的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收益或亏损,是非现金科目的调整,无现金流出,并不是真实的业务情况,此前,小米集团(1810.HK)、美团点评(3690.HK)等新经济巨头上市时也有同样的情况,优先股在上市转换成B类股后就再无此类影响。

  因此,如果在冲回这些会计准则的调整以及一次性的损益之外,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从2017年开始,盈利情况持续改善,在2018财年,公司已经实现了盈利,全年盈利3219万元,同口径下,在2019H1已经盈利3267万元,超过2018年全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尤为不易。

  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指标可能是客户数的变化,广泛而真实的客户需求才是可持续商业化发展的真正动力,从2016FY到2019H1,期间5大客户合计分别占总收入的41.7%、24.9%、22.0%及34.1%;同期,最大客户分别占总收入的10.1%、8.0%、10.1%及13.2%,对于大客户的依存度持续的下降,随着总客户数在持续上升,经营风险持续的下降。

三、研发开支及人员“双高”

  作为科技公司,研发能力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财务数据看,过去几个财年,研发开支一直是旷视三费中最大的科目,绝对金额持续的高速增长,随着商业化推进顺利,营收的快速增长,研发开支的相对占比下降到2019H1的49.4%,但依然远高于行政、销售开支,在资源投入上看旷视是纯粹的科技公司。

  看员工人数的构成也说明公司是纯粹的科技公司,除了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都是清华系的班底,目前公司的员工中,研发人员依然是绝对的主力,占比高达61%,于2019H1,研发人员中约95.3%具备学士或以上学位,其中约37.7%具备硕士或以上学位。

  从科技公司成长成科技巨头,科技与商业的平衡是充分必要条件,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长期的竞争力,可持续的商业化能力保障其生存,把握好平衡的艺术才能在科技领域非1即0的竞争中活下来。

  从过去三年多的财务数据来看,持续不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稳扎稳打做一个成一个的行业解决方案商业化都证明了旷视在科技之上的平衡能力,上市后的变化值得期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