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媒: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是两个世界

2019-08-15 05:12

  原标题:美媒: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是两个世界

  美国《连线》杂志8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国外工程师正纷纷回国  北京的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硅谷”,但从街景来看,完全是两个世界。硅谷绵延不绝的“写字楼公园”竭力打造柏拉图式的理想办公场所,而在中关村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汽车喇叭和兜售旧手机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就在北京这片城市丛林,李志飞(音)正试图打造受到谷歌启发的“绿洲”。

  在中国长大的李在美国大学获得人工智能(AI)博士学位后,在谷歌的加州总部从事“硅谷翻译”研发。但当想创业时,他返回中国。去年,他创建的公司已跻身全球AI初创企业百强榜。

  2012年回国时,李无异于开拓者之一。当时,在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和程序员鲜有人考虑回国。与硅谷相比,彼时中国的科技生态体系相对落后,充斥“抄袭猫”公司、缺乏风投资金和真正创新。然而,随着阿里巴巴、微信等各类App和共享单车等商业模式在华迅速兴起,中国的初创企业行业开始越来越吸引海外的中国人才。

  创业景象不仅势头强劲,还为那些在国外生活的中国创业者提供更多机遇。在硅谷,该群体必须应对烦琐的签证程序,用第二语言向投资者推销自己,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客户打造产品。而回到中国创业,除了那些固有优势,中国还在稳步缩小与美国的信息和人才差距。李说:“如今当美国出现什么时,我们几乎立刻就能得到信息。这与信息传递速度和已回国的人才库有关。”

  中关村迥异于旧金山湾区的阳光明媚气候和那里把编程人才当头胎孩子呵护的企业。但正是在这里,融入了谷歌基因的种子已发现肥沃土壤并茁壮成长。在李这样的公司中,许多员工都是正助推中国科技复兴的二三十岁年轻人,他们不仅曾在美国顶尖高校留学,很多还曾为同一家美企工作过。(作者马特·希恩,丁雨晴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