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08-08 20:21
美东时间8月7日周三,网约车第一股Lyft(LYFT.O)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由于当季营收好于市场预期,
每股亏损有所收窄
,
盘后股价一度上涨
13%
,但之后公司宣布禁售股将提前在8月解禁
,
股价回吐了一些上涨。
(来源:Yahoo Finance)
1、 营收:8.67亿美元,同比增长72%,市场预期为8.09亿美元;
2、
净亏损:
6.44
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
1.79
亿美元
;
3、 调整后净亏损1.97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76亿美元。调整后每股亏损0.68美元,市场预期每股亏损1.58美元;
4、 调整后EBITDA亏损为2.04亿美元, 上年同期亏损1.9亿美元。
今年3月,顶着网约车第一股光环的Lyft在Nasdaq挂牌上市,IPO定价为72美元。共享经济鼻祖之一的Uber也在之后上市,同样跌破发行价。与今年上市的SaaS企业的股价表现相比,Lyft和Uber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难兄难弟。市场对“共享经济“的冷淡,主要是因为他们仍然看不见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下的盈利方式。
与Uber的全球化战略不同,Lyft只专注于北美市场,全球化路径尚不明确。在业务发展战略上,Uber更加多元化,而Lyft主要专注于共享出行的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及滑板车租赁,Lyft还与众多无人驾驶出租车商进行合作,同时公司也在大力发展To B业务从而促进增长。 Lyft目前的看点是如何控制成本,从而扭亏转盈。
,高于分析师预期8.09亿。公司将高速的增长归功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时,活跃乘客数量和每位活跃乘客支出的增加推动收入增长。可以说是“量价”双提升。
截至19年Q2,活跃乘客达到创记录的 2180万,
。公司认为大部分新增用户都是有机增长的,公司并没有通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来进行获客。上半年公司围绕IPO的宣传也对获取新的乘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Q2单位活跃乘客营收
39.77
美元,
。通过电话会议的信息可知,公司在
6
月底进行了提价,但提价的影响暂时没有体现在
Q2
了。公司预计提价的影响将提高每单位活跃乘客营收增加
1%。
营收的增长并不是现阶段投资者关注的点。投资者最关心的是网约车模式究竟能否盈利。网约车的商业模式有点像电商平台。其中电商平台的GMV相当于网约车平台的订单总金额,平台从订单中抽取佣金,所以营收关键点在于平台的Take Rate。
从Take rate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约车对司机的补贴程度,补贴越高,take rate越低,平台能赚取的利润就越低。
其实Take rate的提升空间有限,就像直播平台一样,每做一笔生意,就要给司机分成,分成比例是固定的,也不存在规模效应。
Lyft平台的毛利率是相当高的,第二季度Contribution Margin达到46%,同比上涨3.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Contribution Margin同比上升是因为公司对费用的控制能力提高,环比下降是因为投资了共享单车及滑板车租赁设施。
Non-GAAP情况下,公司第二季度运营与支持,研发,销售与营销和行政费用分别占营收17%,14%,19%和22%。其中运营与支持,研发和行政费用占比同比上升,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大幅下降。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对乘客的推广活动产生的费用。消费费用的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今年IPO对品牌有推广作用。预计未来费用率将得益于营收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Lyft第二季度净亏为6.44亿美元,包括IPO股权支出和监管保险负债变化支出。调整后净亏损1.97亿美元,调整后净亏损率为23%,
调整后EBITDA亏损为2.04亿美元, 上年同期1.9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亏损率24%。
仅从市销率上看,Lyft比Uber还贵一些。
不管是Uber还是Lyft,都没有证明网约车模式如何盈利。从Lyft这个财报来看,
,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不看好网约车双雄的原因。
很多大行预计Lyft在2022年后EBITDA转正, Lyft和Uber究竟谁能成为第一个盈利的共享经济公司呢?拭目以待明天Uber的Q2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