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梁控股境内信托融资或将遇困 递材料8月今终迎上市

2019-07-16 10:25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大眼楼管/肖恩

  7月16日,在发行价定格为5.55港元后,中梁控股终于迎来了港交所上市敲钟的时刻,作为已迈进千亿规模以上且为TOP25中唯一没有上市的房企的双重身份,中梁控股的敲钟上市吸引着市场诸多的目光。

  此次,中梁控股实现募资27.72亿港元,上市估值PE(TTM)仅为9倍,与港股内房企的整体估值水平接近。对于募集到的27.73亿港元,中梁控股在招股书中表示,会将其中的16.64亿港元将用作开发现有物业项目,8.32亿港元将用于偿还部分现有信托贷款,此外,2.77亿港元将作为一般营运资金用途。

  不到30亿元的融资规模对于年销售规模超一千亿元、资产规模达1680亿元、账面近300亿有息负债的中梁控股来说并不算是一笔巨款。但截止上年末,公司的股东权益仅67.54亿元,此次融入资金可以在很大程度降低中梁的净负债率以及短期偿债压力。

  资料显示,中梁控股的融资主要来自信托及资管类等渠道,截止2018年底,中梁控股的信托融资及资产管理安排融资合计占全部融资的58%,相关融资成本高企。2016年-2018年,公司未偿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分别为202.27亿元、244.76亿元和270.05亿元,融资平均实际利率分别为9.4%、7.9%和9.9%。

  能实现在港股上市的另一个好处是,作为内房企可以借道香港更为方便地开启海外融资渠道,增加企业的融资方式。

  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在国内的融资环境面临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尤其是近期信托融资渠道,作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渠道,对于地产行业的收缩明显加大了房企的财务压力,以美元优先票据等形式的海外融资方式成为诸多房企的新抓手。近日,未在港股上市的A股房企泰禾集团通过设在香港的子公司发年息高达15%的美元债,便可见海内外融资环境的差别所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