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06-10 14:59
作者:叶寅/张熙
来源:平安研究
纳斯达克vs科创板:孕育牛股,风险并存
纳斯达克市场整体表现优异: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条件宽松,目前拥有2700多家上市公司,在美国三大交易所中名列第一。其主流公司的画像是:市值小于10亿美元,收入在1亿美元以下,利润小于2000万美元,其中不盈利企业占比47%。同时,纳斯达克指数也是三大交易所综合指数中收益率最高的,从1995到2019这24年间,纳斯达克指数翻了7.6倍,同期纽交所综合指数翻了3.7倍,美国证交所综合指数翻了4.7倍。纳斯达克成为追求高收益资金的必配板块。
医疗保健板块股价表现分化较大: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医疗保健公司数量占比达到27%,是占比最高的行业。医疗保健板块盈利情况比纳斯达克整体略差,其中53%的公司收入低于1000万美元,85%的公司没有实现盈利。未盈利公司中,50%的公司上市已经超过5年仍未实现盈利,23%的公司上市超过10年。
纳斯达克医疗保健板块的不同标的股价走势分化大,若从公司上市便持有,则仅有38%的公司可以实现正收益,其中可以赚10倍以上的公司仅占5%,而45%的公司会让投资者亏50%以上。
行业佼佼者引领股价涨势:在751家医疗保健公司中,市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4家,数量占比为3%,市值占比为59%,资金集中度高。百亿市值公司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上市时间超过15年:92%的百亿市值公司在2004年以前上市;
2)多为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54%是生物技术公司,21%是医疗器械公司;
3)实现稳定盈利:100%的百亿市值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实现稳定盈利;
4)股价表现不凡:平均股价年复合增速为15%,安进上市至今股价上涨564倍,年复合增速为19.2%。
科创板医药生物行业后备标的充足:目前已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生物医药企业有26家,全部实现盈利,ROE在20%以上的公司有13家,占比达到50%,盈利能力优异。其中15家为医疗器械企业,占比高达58%,而创新药研发公司只有3家,预计未来创新药企业数量将会增加。
据估计,有可能上科创板的医疗保健公司接近100家,其领域覆盖生物制药、互联网医疗、医疗设备、IVD等。多数公司进行过前期融资,估值大致在10亿到上百亿。这些公司均是科创板的潜在标的,科创板的生物医药行业后备力量充足。
投资建议:科创板的上市门槛放低,上市公司质量分化程度加大,对于投资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考纳斯达克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科创板也将有望诞生持续成长的牛股,但同时也存在较大投资风险,医疗保健行业作为重要组成行业,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科创板作为一个新的上市板块,政策可能尚不够完善,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调整可能;
2)股价波动过大:科创板对股价日涨跌幅限制放宽,股价波动较其他A股大幅增加;
3)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
01
纳斯达克市场整体表现优异
1.1 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领衔美国三大交易所
美国证券市场主要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构成,不同交易所具有不同的上市标准,分别类比国内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
纽交所作为美国老牌企业聚集地,其总市值达到29万亿美元,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位列第一。纳斯达克交易所是后起之秀,虽然成立最晚,但成交活跃,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其总市值达到13万亿美元。
由于纳斯达克证券上市门槛较低,并且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是大量中小型公司的理想上市平台。自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在1971年成立以来,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到2019年已有2761支股票,领头三大交易所。2013年以后,每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多,2018年超过250家,创历年新高。
根据上市标准不同,纳斯达克分为精选市场、全球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层次。其中纳斯达克精选市场具有较高的上市标准,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上市标准则非常宽松。纳斯达克的理念是“宽进严出”,满足条件就可以上市,但如果上市后流动性不够就得退市,给了市场充分的定价权。由于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也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纳斯达克指数涨幅突出
纳斯达克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同时投资机构们也乐于在此寻宝,在各方资金的追捧之下,纳斯达克指数在三大指数中表现最为亮眼。从1971年开始交易,到2019年,纳斯达克指数翻了76倍,同期纽交所综合指数翻了22倍;从1995到2019这24年间,纳斯达克指数翻了7.6倍,同期纽交所综合指数翻了3.7倍,美国证交所综合指数翻了4.7倍。纳斯达克成为追求高收益资金的必配板块。
1.3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分化大
Wind显示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一共有2761家,其主流公司的画像是:市值小于10亿美元,收入在1亿美元以下,利润小于2000万美元,其中不盈利企业占比47%。
由于创新药公司失败风险高,盈利周期长,医疗保健行业的公司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其中收入低于5000万美元的公司占比达到71%,85%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02
医疗保健板块是纳斯达克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医疗保健是占比最高的行业
生物医药行业在产品上市前的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一个创新药的上市平均需要“10年10亿美元”。这样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创新药公司在盈利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纳斯达克允许未盈利公司上市,给生物科技类公司提供了最佳融资场所。因此,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医疗保健公司的数量占比达到27%,是占比最高的行业,第二名是金融,占比22%。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美国本土公司为主,不过中国公司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13家,占比为3.86%,位列第二。
根据业务领域分类,纳斯达克医疗保健公司可分为生物科技、化学药、医疗保健设备等8个类别,其中生物科技是近年来的热门研发领域,因此在医疗保健公司中,生物科技类占比最高,达到44%,其次是化学药公司占比为28%。
2.2 盈利情况分析:未盈利公司占比达85%
由于纳斯达克对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要求,因此医疗保健板块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53%的公司收入低于1000万美元,85%的公司没有实现盈利(纳斯达克整体市场中未盈利公司占比为47%)。其中,50%的亏损公司上市已经超过5年仍未能实现盈利,23%的亏损公司上市超过10年仍未能实现盈利。
2.3 股价走势分析:上市至今实现正收益的公司占比为38%
从1971年成立到现在,纳斯达克指数涨了76倍,但对于医疗保健板块,不同标的股价走势分化很大。若从公司上市便持有,则仅有38%的医疗保健公司可以实现正收益,其中可以赚10倍以上的公司占比为5%。而45%的公司会让投资者亏50%以上。从上市到现在,年复合收益达到30%以上的股票占比仅为6%,年复合收益率在-30%以下的股票占比为28%。
因此,纳斯达克的股票也并非遍地黄金,需要精心挑选才可以实现高收益,对投资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4 业绩为王:行业佼佼者引领股价涨势
在751家医疗保健公司中,市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4家,数量占比为3%,市值占比为59%,资金集中度高。24家企业中,2018年亏损的企业有6家。
创新药领域孕育独角兽概率更大。纳斯达克交易所市值大于100亿美元的企业中,54%是做创新药的生物科技公司,其次占比21%是保健设备公司,这两个板块是医疗保健行业里孕育牛股的重要领域。千亿市值的公司有2家,分别是安进和赛诺菲-安万特。
纳斯达克百亿市值公司的股价表现不凡。从上市到现在股价上涨最多的是安进公司,从1983年上市到现在,股价上涨566倍,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9.3%;从上市到现在年复合增速最高的公司是直觉外科手术,上市19年股价年复合增速达到26.4%。
据以上总结,纳斯达克百亿市值的医疗保健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1、上市时间久,92%的公司上市时间超过15年;
2、每家公司都有稳定的业务收入,71%的公司实现了稳定盈利;
3、从行业领域来看,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合计占比75%;
4、股价表现优异,平均股价年复合增速达到15%。
2.5 医疗保健板块的中概股:创新药公司表现优秀
纳斯达克医疗保健板块上市的中概股有7家,其中市值最大的是百济神州。由于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尚无产品上市,和黄中国的首个产品上市时间不久,因此均为亏损。但基于良好的发展前景,几家公司的股价获得良好收益,百济神州自上市以来,股价年复合增速高达63%。
2.6 纳斯达克市场对待上市后多年不盈利的公司较宽容
医疗保健板块百亿市值的24家公司中就有7家公司盈利不稳定或长期亏损,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对有前景的公司比较宽容,即使公司多年不盈利,只要收入维持增长,那么它的股票交易仍然活跃,在大盘行情好的时候仍然可以有很好的涨幅。
例如抗肿瘤生物药公司SEATTLE GENETICS、分子诊断公司精密科学代表了一类公司,只要收入持续增长,亏损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有合理解释,市场就给予认可,即使多年亏损股价仍然表现优异。
03
建议关注科创板医疗保健行业
科创板自2019年3月18日开始接收申报,目前已接收119家公司的材料。其中医疗保健类公司共26家,占比为22%,仅次于信息技术行业。这与纳斯达克医疗保健公司占比最多有所差异,可能因为创新药公司盈利周期长,而科创板对首批申报公司的财务指标审查较严格所致。
3.1 首批递交上市申请的公司财务指标优异
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的要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远高于纳斯达克。目前已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生物医药企业26家,全部实现盈利。其中15家为医疗器械企业,占比高达58%,而创新药研发公司只有3家。当前有一批尚未盈利的创新药公司正在积极准备申请上科创板,预计未来创新药企业数量将会增加。
科创板虽然对企业上市的条件中没有盈利要求,但上市后若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对研发型上市公司上市第四年开始适用本规则),则会被给予退市风险警示。因此对于创新药研发企业,最迟上市6年就需要实现收入大于1亿或实现盈利。这个条件也限制了部分早期创新药企业的上市。相较于纳斯达克医疗保健板块50%的亏损公司上市超过5年仍未能实现盈利,23%的公司上市超过10年仍未能实现盈利,科创板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将更优。
已申报科创板的生物医药公司不乏高ROE标的,ROE在20%以上的公司有13家,占比达到50%。从事超声医疗器械业务的祥生医疗净利率达29%,其ROE高达54%。从研发支出的占比来看,从事创新药的微芯生物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6%,远远高于其他公司。
3.2 已上市医疗保健独角兽企业颇受资本市场青睐
近年正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时期,不少生物医药公司已经率先在各大资本市场上市,在二级市场获得良好表现。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中,股价涨幅最大的是金斯瑞生物科技,其CAR-T项目进展顺利是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中股价表现最好的是百济神州,其复合年增速高于60%。
3.3 大批潜在创新药标的待上市,科创板医疗保健行业值得期待
近十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板块持续火热,众多创业型生物医药公司在资本市场涌现。据业内人士估计,可上科创板的医疗保健公司接近100家,其领域覆盖生物制药、互联网医疗、医疗设备、IVD等。多数公司进行过前期融资,估值大致在10亿到上百亿。这些公司均是科创板的潜在标的,科创板的医疗保健行业后备力量充足。
04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
科创板作为一个新的上市板块,政策可能尚不够完善,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调整可能,或造成负面影响。医药行业近年正处于变革时期,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DRGs、税收优惠等各方面政策层出不穷,这些政策对医药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2、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
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增发上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其他交易日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科创板对股价日涨跌幅限制放宽,股价波动较其他A股大幅增加,具有较高风险。
3、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
我国宏观经济下行;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中美贸易摩擦正在进行中,接下来发展态势尚不明确,若摩擦加剧可能对股市造成不利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