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彭博专栏:阿里巴巴在香港第二上市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2019-05-28 18:51

  新浪美股讯5月28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筹资200亿美元的潜在第二上市计划是件大事。

  这不仅仅是因为200亿美元数字巨大。据彭博新闻社周一报道,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继在纽约上市后,现正考虑在香港第二上市。对仍在遗憾错失史上最大IPO的香港而言,这无疑将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这对北京方面也是一个重大利好。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公司在外国交易所上市交易现在看上去并不是一件好事。

  投资者将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最有价值的公司会想要这样做。毕竟,该公司已经足够有钱。

  政治可能是最明显的考虑因素。让上市地更接近自己的大本营,阿里巴巴向北京展示出了其忠诚所在。而当局也可以满足于将此视为中国实力不断增长的一个实例。你可以想象一下官方媒体社论将此大肆宣扬为美国衰落的证据。

  但北京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香港投资者--以及通过陆港通进行交易的内地投资者--可能会对阿里巴巴保持更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使用阿里巴巴的产品。这可能会为该公司的美国存托凭证提供一个底部:鉴于港元汇率与美元挂钩,两地股价的任何重大偏差都会带来套利机会,而对冲基金和日内交易者则将会让这些机会迅速消失。

  所有这些都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不直接在中国内地上市,毕竟中国内地正在设立一个瞄准了明星科技公司的科创板。非常简单地来回答:A股市场无法消化它。如此规模的IPO将几乎是内地有史以来最大上市交易的两倍:农业银行2010年在上海上市交易的规模是100亿美元。

  而且在香港上市不只是为了打出个招牌而已。虽然不会达到在纽约交易股票的规模,但香港IPO将意味着在香港流通的阿里巴巴股权数量将会很大。(假设我们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有美国存托凭证,该公司已经通过可变利益实体结构为中资拥有。)

  即使从企业财务方面考虑,阿里巴巴拿这额外的200亿美元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该公司目前持有28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如果排除金融公司,这一规模在全球企业中排在第六。不过,这个数字有点误导。如果你考虑到流动负债,然后把自由现金流算在其中,那么阿里巴巴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有钱:

  即便阿里巴巴看起来坐拥大量现金,但筹资所得超过了该公司一年内可能自我创造的现金,而且会让该公司得以进行一些重要的收购交易。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回购软银集团所持阿里巴巴估值大约120亿美元的股份。这是孙正义所乐见的,因为软银股价远低于账面价值,且有大量的债务需要偿还。这样一笔交易可能包括让阿里巴巴成为孙正义即将推出的软银愿景基金II的基石投资者。

  另外还可以考虑很多独角兽公司,特别是在东南亚。竞争对手腾讯控股永远不会停止收购的步伐。在内地,美团点评正在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竞争--争夺外卖客户的战争是每家公司都不愿意输掉的。

  因此,在香港IPO有诸多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不去这么做才是荒唐的。

  (Tim Culpan是彭博专栏作家,主要撰写科技行业专栏。他之前在彭博新闻社报道科技新闻。本专栏并不代表彭博编辑委员会或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及其所有者的观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