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05-17 22:04
作者:陈红橘绿
来源: 西泽研究院
又一年的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发布,“宇宙行”中国工商银行依然排在第一。在这个“第一”的位子,它已经连续坐了7年。客观上来说,很多人看到这个榜单的时候,感觉上多少会觉得有点“寡淡”,一方面现在的各种榜单举不胜举,多如牛毛;另一方面,还是在本文开头,笔者所说的,最“吸睛”的头名位置老是没有变化,会让已经对“新鲜感”变得极为敏感的“朋友圈读者群”们感到有点“麻木”。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笔者反而觉得今年的这份榜单非常有趣——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问题一:哪些企业上榜了?
根据福布斯的官方说法,这2000强公司,分布在61个国家与地区。其中,美国上榜公司依然数量最多,有575家;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有309家上榜公司;日本则有223家公司上榜。这样的分布与2003年福布斯首次发布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时的情况大相径庭。该年,美国涌现了776家上榜企业,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则仅占43家。
换句话说,在过去的整15年里,大量中国公司崛起,从43家到309家,增长了7倍。在笔者看来,这就极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工商银行可以雄踞榜首7年之久”的疑问——中国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使得国内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受益者,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其作用和重要性在当下这纷繁复杂的全球环境下更加突出。而且,中国企业长期成为榜单主角之一,且各行业均有入围者,中国经济的韧性之强,也由此可见。
问题二:“头部”企业为什么有那么多金融机构?
虽然福布斯将纳入榜单的企业范围设定在了2000家,但事实上,就关注度而言,除去“榜首”位置以外,就属于TOP10了。如果拿足球比赛来打比方的话,“2000强”更像是“预选赛”,已然是各大洲里最出色的企业;而跻身“TOP10”,则才是真正意义上,进入全球最优秀企业的“决赛圈”。
也只有进入“决赛圈”的球队,才能资格吸引走所有观众的全部热情:排在中国工商银行之后的,依次为摩根大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美国银行、苹果、平安保险、中国银行、荷兰皇家壳牌和美国富国银行。总体而言,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5席(均为金融机构)、美国企业占了4席(3家金融机构)、欧洲企业占到1席。
金融业在各个国家中,都处于命脉的地位,不单是在中国,在美国也不例外。于是,又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TOP10中有8家是金融企业”的问题——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其金融机构是否强大是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反过来说,某国的金融机构强大了,这个国也不会弱。这个论断,虽不全面,但也非常能说明问题。
问题三:为什么要关注两“P”
再分析TOP10名单,笔者最为感兴趣的是两家公司——苹果和平安。前者是一家美国公司,这次排名第六;后者是一家中国公司,这次排名第七。两家公司排名接近、中文名称首字母发音相同,并且同是TOP10企业中最年轻的,前者成立于1976年4月,后者成立于是1988年5月。和同一榜单中的摩根大通(1799年)、富国银行(1852年)相差了100多岁。
笔者之所以把这一中一美两家公司从TOP10中特别单列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气质”和其他8家太过于不同:前者是美国公司进入TOP10中唯一一家非金融企业,后者则是中国公司进入TOP10中唯一一家非国有金融企业,虽冠以“中国”字样,但不是央企,而是一家从地方性股份制企业发展起来的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
而另一方面,在有别于其他8家的同时,这两家公司的“气质”却极为接近——都极力提倡创新的文化、都有敢于颠覆自己的勇气、都在努力为各自的客户打造极致完美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两家企业都笃信“科技的力量”。
翻看福布斯近几年的榜单,不难发现,在TOP10的企业中,只有这两家企业的排名是持续上升的——
2019年:苹果NO6\平安NO7;
2018年:苹果NO8\平安NO10;
2017年:苹果NO9\平安NO16……
这一排名变化的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投入。作为科技企业的苹果在2018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40亿美元,在4年时间里增长了近2倍;作为金融企业的平安,在过去10年里,在科技领域投入了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还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
“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这句话,成了很多企业、企业家的心结。在苹果和平安这两家公司里,这个观点似乎没有什么传播的空间,因为两家公司要的就是“创新”,非但“不怕死”,反而是坚信“不创新的公司,一定会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惟有始终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原动力的企业,才能在“决赛圈”越走越远,越走越顺——是福布斯这次的这个榜单,带给外界的最大冲击力所在。
平安对“世界500强”的身份渴求,早在2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表露。笔者曾看到过一本平安于20年前制作的大十六开的册子——《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完善平安企业文化》:“民族的强大是每一个人的心愿,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人民才能扬眉吐气;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来自于民族企业的强大,民族企业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民生活创造物质,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在这本册子中,马明哲援引了当时国际500强的一些公司的例子提出,衡量企业实力的标准是价值。
具体来说,公司价值有财务价值和内在价值两种,前者反映在各种财务表现指标上(如股价),后者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优秀企业文化、强势品牌、核心技能、发展潜力、未来趋势。
马明哲认为,平安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他由上至下画了六个层次: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企业实力——民族企业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个人价值基于公司价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并将最高层次的“国家繁荣富强”逐步落实到“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驱动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
问题四:为什么要在乎排名?
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卫·休谟说,“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在日常中,要和大量的金融机构打交道,“朋友圈”中的“好友”除去同事,基本上都是金融从业人员。在福布斯榜单发布之后,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进入TOP10的5家国内金融企业中,只有平安的员工(上至集团管理层、下到基层普通员工)都在乐此不疲地转发各个版本的“捷报”,其他4家鲜有动作。一对比,情景颇为有趣。
“平安是不是把这些榜单的排名看得太重了?会不会显得很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笔者向一位平安高管询问道。该高管颇为严肃地回复说:“在平安,就是看排名。和自己的过去比、和国内同行比,还要和集团内的兄弟公司比。现在也有底气和国际同行比。”
30年的公司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平安上市16年来,总资产、总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近30%;2018年里,每天营收近30亿元,每天纳税3.3亿元,每天净利润3.3亿元;每800个中国人中有1个是平安的人,每8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平安客户……
平安曾向麦肯锡讨教了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在未来长期发展中保持经营管理和文化的持续性,成为百年老店?”麦肯锡对国际上的一些500强企业进行了研究,认为关键在于以下重要因素:1、企业文化;2、拥有一个专业型的、与时俱进的董事会;3、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平安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靠“排名”排出来的:往小处说,排名靠前的,奖金系数高,工资增长幅度大,连续两年排名靠前的话,就可能晋级;排名靠后的,不仅没有奖金,下一年度还可能减薪,连续两年排名后10%,还可能面临淘汰;往大处说,“竞争中求生存,创新中求发展”这句公司座右铭,让平安时刻保持创业精神,三十年如一日,迎难而上,奋斗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