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05-14 15:26
5月13日,新宁物流发布公告称,其实际控制人王雅军、股东曾卓正在筹划股权转让等事宜,拟将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刘强东控股的子公司京东振越,转让股权比例不超过其股本的10%。
与此同时,当天该公司还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与京东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其3.76亿元战略投资。双方拟重点在“车联网/货联网”、智能仓储”、“供应链解决方案”等领域开展合作。
此消息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人士对此纷纷表示道:
“京东此次入股新宁物流可是其在A股物流板块的首次出手,若一切顺利,这意味着物流版图三大物流“巨头”——即顺丰为首的顺丰系、通达系,和京东系将在A股正式聚齐,“三足鼎立”趋势显现。”
受此消息影响,新宁物流(300013.SZ)今早复牌涨停,股价报于16.7元,总市值为49.73亿。
主动“出击”,京东物流或成为二股东?
据悉,新宁物流是一家综合物流集团,主营业务以电子元器件保税仓储为核心,并为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中的原料供应、采购与生产环节提供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2009年,该公司首批创业板上市。此外,其2015年收购的亿程信息,是国内最早的车联网企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物流此次投资新宁物流3.76亿元,或许正是看重了其“车联网”资源。
据公告显示,双方拟重点在"车联网/货联网""智能仓储""供应链解决方案"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搭建车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力争在2020年管控车辆总数20万台,及在长期阶段管控车辆总数超过200万台。
此外,对于此次合作,双方称,将进一步整合产业优势及资源,拟从场景入手,综合多种物联传感及网络技术,建设车联网/货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并实现"知车/管车,知货/管货";通过算法强化资源匹配,从而最终实现物流场景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实际上,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京东物流第一次与新宁物流的合作。
去年10月,京东物流与新宁物流便达成战略合作。而今年2月,京东物流也在无人仓方面输出技术与行业解决方案,为新宁物流智能仓储服务升级提供支持。
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步一步的战略投资仅仅只是合作的开始,入股或许才是京东物流的真正“目的”。
据该公司公告显示,其实际控制人王雅军、股东曾卓正在筹划股权转让等事宜,拟将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刘强东控股的子公司京东振越,转让股权比例不超过其股本10%。此外,根据其年报披露,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归属净利润6458.4万元,同比下降55.2%,如果以新宁物流目前16.7元/股的股价计算,京东振越想要获得其10%股权,需要支付4.98亿元交易对价。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新宁物流最新股东结构的数据来看,京东在收购股权后有可能成为公司的二股东,甚至未来有可能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长期而言京东很有可能会成为这家上市公司“实控人”。
(资料来源:同花顺财经)
而有意思的是,这或许是京东物流想要走出亏损的“牢笼”迈出的自救步伐。
前文已经提到,新宁物流的核心业务就在于仓储业务、车联网等智慧物流这些方面,而实际上其业绩构成中软件服务和仓储服务的比例也超过60%。由此,对于京东来讲收购股权比自己耗费人力和物力从头做起来成本更低。
那么,这个亏损“牢笼”又是从何而来?
亏损12年,重资产下的多样“压力”
5月11日,京东发布2019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221亿元,同比增速为21%,仍在增速放缓的势头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增长215%,远超市场预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这一份超于市场预期的财报中实际上也透露了其在物流上面的“难题”。
据财报显示,该公司的物流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速放缓至99%,低于上季度增速133%;物流仓储履约费用率虽有所上升从上季度的6.6%增加至6.7%,但从年度数据来看,仍处于下降区间。这也就是说,尽管京东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但其在物流方面的压力依然“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京东在物流方面的压力问题,实际上早已被刘强东的一封“内部信”摆在了台面上。
4月15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发布一封内部信,公开地披露了京东物流的运营数据:
“京东物流目前已经连续亏损12年了。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亿元,扣除内部结算的亏损额超过28亿元,如果按照这一态势继续发展下去,京东物流融资所得资金仅能支撑两年运营。”
京东引以为傲的物流体系继续亏损下去,仅仅只能维持两年的运营时间!这个消息一出来,无疑让人看清了京东物流的“生存困境”。原来,生存还是毁灭,对它来说已变成了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事实上,关于京东物流当前的“困境”,马云也曾经点评过,他表示:
“并不看好京东自营物流,耗费了太大的人力和物力,这样浪费了巨大的经营成本,京东未来会是悲剧。”
彼时很多人认为马云讲的话不太可信,如今看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具体而言,目前京东物流存在的亏损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京东物流是重资产,巨大的投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对比主要物流玩家,京东的仓储面积位列第一位,显现出其在仓储上的积极态度,然而,无论是买还是租,仓库都属于重型资产,其巨额耗资一直都是拖累京东盈利的主要原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京东外单增长的速度却不足以消化投入增长的速度。
其二,单量太少是京东物流快递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
由于自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京东年度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速一直不断下降,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京东年度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4%继续放缓至3%,显现出了京东在新用户获取上的困境,营收增速也相应的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其三,物流市场的竞争激烈,京东物流体系优势逐渐缩小。
在个人快递市场上,京东物流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除了传统的三通一达外,同时京东也无法从阿里、拼多多、苏宁等平台上获得外单的机会。在高端市场,顺丰一直牢牢把控着国内商务件的市场份额,让京东快递员在承担派件任务之余再增加揽件工作,这将对京东物流的管理体系提出挑战。
除了以上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配送员薪酬体系也曾经是造成京东物流亏损的一大原因。
刘强东曾在内部信中的表述,京东物流平均为每一个配送员的缴纳额是其他民营物流公司配送员的3-6倍,而他在2018年2月2日曾发微博称,2017年京东员工缴纳的保险和公积金高达60亿,若通过劳务外包或者少缴,一年可以多赚至少50亿人民币。
由此看来,对配送员的薪酬体系进行改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京东物流的亏损。不过,这“一刀切”的取消底薪式的改革也从此打破了刘强东“重兄弟情义”的人设。
小结
总体而言,京东物流从取消快递员底薪实施内部改革,到投资新宁物流搭建车联网为物流体系再下一城的举动,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公司正在试图摆脱这个“亏损牢笼”。
目前来看,我们暂时不能妄下结论来判断它“行”或“不行”。但可以知晓的是,长年累月“亏损困境”岂是一则投资和改革就可以解决掉的,而这种状况也意味着,该公司的“自救之路”注定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