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甲骨文在华大规模裁员:错失云计算浪潮后的自救?

2019-05-08 18:36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 据多家国内媒体报道,甲骨文 (NYSE:ORCL)中国在北京的研发中心在5月7日上午召开了员工大会,正式敲定了裁员调整一事。据员工透露,本次首批裁员人数大约为900人左右,其中超过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员工将获得N+6的补偿。

  裁员背后的多种驱动因素

  甲骨文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在国内拥有14个分支机构、5个研发中心和近5000名员工。根据4月份的报道,甲骨文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云计算、Linux、空间数据库Spatial和虚拟化技术等业务。

  早在今年3月底,就有媒体透露,甲骨文计划关闭中国区研发中心,涉及约1600人,裁员将分批进行。此次裁员,在中国有研发中心的城市均有涉及,除北京还有上海、苏州、深圳、大连等。

  分析人士称,人才成本的增加以及来自国内本土科技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甲骨文难以在这个市场强劲增长。华为、BAT等巨头成为国内员工的首选是一个大趋势,这令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的价值和成果未能达到预期。

  而由于甲骨文是全球化开发模式,很多项目是由其在多个国家的研发人员共同开发,因此即便关闭在国内的研发中心,对项目研发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可以分流给其他地区的分支机构。

甲骨文股价

甲骨文股价

  甲骨文的自救

  在甲骨文,裁员并不罕见。事实上,该公司多年来一直都有报告与重组相关的年度费用。其在2017年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谈到了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的重组成本,并提及了在2018年的更多重组计划。

  从更广泛的层面上看,此次中国区的裁员只是甲骨文向云服务进行重大转型的一个缩影。在3月19日提交给SEC的监管文件中,甲骨文管理层批准了公司在2019财年高达4.32亿美元的重组计划;而在截至5月31日财年的前9个月中,甲骨文在重组上花费的支出已经达到了2.97亿美元。

  近期在社交媒体渠道所出现的甲骨文裁员消息似乎多与OCI Classic业务有关,即甲骨文基于OpenStack的初始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自从甲骨文在2016年推出第二代IaaS——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以来,就基本上淘汰了OCI Classic。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近期的公开演讲中就特别强调了OCI的重要性,将它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作为对抗竞争对手的关键优势。但尽管如此,甲骨文在市场份额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在2018年8月发布的行业数据,亚马逊占据了云计算市场的51.8%,其次是微软的13.3%,阿里巴巴为4.6%,谷歌3.3%,而甲骨文没有进入前五。

  这意味着,甲骨文需要聘请更多的销售工程师和架构师来支持OCI。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Dave Bartoletti表示:“这些岗位可以帮助客户选择正确的云平台组合,并了解甲骨文的云基础架构产品与它的SaaS和数据库相结合之下能产生的最佳结果。”

  招聘更多符合业务转型的人才之际,甲骨文也需要对人才组合进行整体的调整。Constellation Research分析师Holger Mueller表示,较旧的产品线需要的研发资源较少,这也解释了甲骨文裁员的必要性。

  尽管甲骨文在3月份公布的2019财年三季度盈利好于预期,但该季度的收入只能维持去年同期的水平。甲骨文此前一直承诺,要实现非GAAP利润的两位数百分比增长,而非GAAP数据通常不包括与重组等相关的成本。

  公平地说,甲骨文也并不是唯一一家在云计算浪潮中被迫进行业务重组并削减员工的传统科技公司。包括德国软件巨头SAP以及“蓝色巨人”IBM近期都有裁员举动。惠普也在2015年裁减了数万个工作岗位,并且分拆成了两家公司。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