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18年A股商誉报告:近1660亿元商誉减值创历史新高

2019-05-02 10:30

作者:央广 夏青 洛佳莹

来源:财联社

随着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的收官,A股商誉地图也徐徐展开全貌。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871家上市公司共计提商誉减值金额高达1658.6亿元,是A股商誉减值史上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的4.5倍、2016年的14.5倍。什么是商誉减值?为什么2018年会创新高?

年报披露:亏损个股创历史新高,商誉减值影响利润占一半

除个别公司因为特殊原因之外,A股上市公司基本全都披露了2018年年报。不过,这份“成绩单”并不好看。亏损个股的数量达到452家,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因为商誉减值侵蚀上市公司利润的占到一半。什么是商誉减值?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进行了解释。

桂浩明:通常它是指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收购的时候,使用了一个溢价收购的方式,通常在财务处理上把溢价部分计入商誉。商誉按规则每年需要摊销,大致上如果这块资产能够创造出超额收益的话,那么这个资产就可以顺利的摊销。如果这个资产不能创造相应的收益的话,溢价部分就要进行减值处理,这种减值我们简称为叫商誉减值。

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行业商誉减值均超百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为1.3万亿元,与2017年几乎相同。但2018年商誉减值规模为1658.6亿元,占当年总商誉金额的12.7%。而2017年和2016年,商誉减值规模占当年总商誉金额仅分别为2.8%和1.1%。

为什么2018年的商誉减值规模远高于往年?桂浩明分析,这是因为在2015年、2016年不少上市公司都进行了高溢价的收购,2—3年的业绩承诺期结束后集中爆发。

桂浩明:这主要是因为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上市公司大规模的资产收购,通常会有2-3年时间的业绩承诺期,现在承诺期基本已经到期,如果资产不能创造相应的收益或者收益低于当时的预期的话,那就要进行商誉减值。从现在情况来看,这种状况确实很多,像华谊兄弟当时高价收购了一些影视公司,这些影视公司当时也说过业绩对赌,他每年要给你提供多少利润,排片多少,现在两三年过去了,它的业绩并没有达到预期,就必须要进行商誉减值。

数据显示,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五大行业商誉减值均超百亿元。

专家建议:投资者应避免投资有巨额商誉的上市公司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2018年上市公司“疯狂”进行商誉减值,虽然对公司短期的影响不太好,但对日常经营不是坏事,不影响现金流,也减少了对资产规模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桂浩明则建议投资者,正确看待商誉减值,应该避免投资有巨额商誉的上市公司。

桂浩明:第一,商誉减值是一个会计制度,是一种客观现象。对于投资人来说,应该尽可能避免投资那些有巨额商誉的公司,因为这种商誉如果经营的不好的话,有可能出现减值的风险。第二,对上市公司的高价收购现象还是要有警觉,因为有些收购可能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旦出现了经营状况不达标,形成巨额商誉减值的话,最终受损失了还是投资人。如果上市公司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应该离开这样的企业。第三,对有些容易产生商誉的企业,比如说游戏、影视或者一些虚拟价值量比较高的这种资产,企业主要是经营这些行业,恐怕也应该保持一个警觉,因为对他们来说实物资产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巨额资产主要在商誉当中,而这个很容易引发减值的可能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