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主板、创业板发审改革提速, IPO“隐形门槛”终结在即

2019-04-26 13:26

 作者: 洪小棠

4月25日,一则有关松绑主、创业板IPO企业发审隐形门槛的消息在投行市场间不胫而走。记者从多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处确认这一动向属实。

根据上述信息,监管层领导近期在一次内部沟通上已经明确,IPO发审将不存在5000万元、8000万元的隐形财务标准,并放宽对企业业绩波动性的要求。

事实上,5000万元、8000万元的隐形门槛出现在2018年3月份,彼时在大发审委治下,IPO发审窗口形成了“近三年净利润总和不低于1亿元,主板、创业板最近一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和5000万元”的窗口指导。

记者了解到,监管层领导在上述沟通中强调,相关发行审核部门需要在初审会环节进一步“坐实”,增强企业对发审会结果的可预见性,减少决策的突然性。 

与此同时,上述监管沟通还强调了作为当下重中之重的科创板工作,并提出相关部门要加强和上交所的协作力度,指出科创板审核应当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关。

记者获悉,上述沟通中监管层人士还强调了加快IPO、再融资的审核效率,保障审核质量,同时增强企业包容性。

事实上,主板、创业板审核效率提高的趋势已然出现,例如今年以来IPO的审核速度和批文下发速度已经有所提高。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发现,本月前三周,证监会核每周发3家公司的发行批文。

统计Wind数据发现,第18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首发过会率正在较去年出现大幅提升,同比超过90%;与此同时,拟IPO企业从过会到批文核发的周期也在大幅缩短。

例如4月25日发行的新城市(300778.SZ),其拿到批文的4月19日距离4月11日的上会过会日期仅距离8天,同日拿到批文的中简科技其也刚刚在3月26日完成过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