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经济失衡的锅谁来背 ?

2019-04-04 09:43

作者:菌爷

来源:米筐投资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总结道:这《石头记》里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世道乱象,咱们普通人读懂的永远是少数。

有时靠猜,有时也靠赌。

几千年了,这种现象跟高昂的成本有关,也跟读人是一件炼狱般的苦差事大有关系。

你菌爷的好友村口大爷盘腿坐在沟边的石头上说:“人们通常对事物的真相,并不鸟,因为对热闹表象的消费才是眼巴前最要紧的”。

正如波云诡异中国经济,政策、市场、规律、情绪等多重因素打牌,谁在主导者终局,谁在推动着情节的进行呢?

混沌中,各方都入戏很深。

1

回到今天的主题,大家都不会辩驳, “大水漫灌”都说是个大坏蛋,现在你就是长一百张嘴都说不清。

此事,正应了那句话,说你错,就是你的锅,你反对,真是找抽。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还记得小时候村口大队喇叭里广播的“要想富,先修路”的真言吗?基建也是一种商品,“基建短缺时代”,热火朝天大干一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

站在当下,过剩的时代,骂着短缺的时代:修那么多路干啥?生产那么多塑料盆有球用?空调当初需要干到世界第一吗?

时空错位了,除了情绪,跟事实真相没有半毛钱关系。啥都缺的时代,多生产多赚钱,在工地搬砖垒墙的工资从10块/天涨到现在350/天,好处短期显而易见。

其实“大水漫灌”不是什么罪人,只是特定历史阶段,常规的操作手法罢了。只是手里有房地产洗脸盆的,接的水多一些;仅靠两只手去接的,除了湿了手之外,收获确实不算大。

潮水奔腾的年代,差距拉开了。

08年之前,有谁知道M2是个什么鬼?大家都穷,各自相安无事,待到有一批人趁着资产价格起飞了,眼红病也就多了起来。

不就是靠着一堆砖头嘛!有啥了不起的!论能力我比他强多了!

现实不平衡了,人们总是要找一个“物件”平衡一下,可能是一个狡辩,也可能是对他人的一种打压,总之,心态平和了才能继续愉快的玩耍。

失衡的货币,失衡的经济,失衡的社会,失衡的人口等等,所有现象都是相伴而生的,既然选择了市场,那么失衡就会必然发生。

效率的底层是调动人性的贪欲。

2

知乎上最近有个段子叫:你娶不到媳妇,是因为你的新娘都被大城市抢跑了。

这种婚姻失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年365天,中西部地区的新娘们正在夜以继日的千里奔袭到有希望的大城市。

有人说:“这样失衡下去,人口该咋办”?

凉拌。人往高处走的过程中,也是成本高墙越筑越高的过程,围墙内的人防守,围墙外的人想方设法、造梯爬墙,哪还有精力去“造娃”?

村口大爷都知道,中国的债务水平较高,大量资金投在了城市建设上。和一个家庭一样,如果欠钱过多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发工资那天,债主老张老王集体堵门讨债,也就是你每月虽然赚了钱,但这些钱不可能拿去Happy,新钱永远绕着老钱转。

国家也一样,“新钱绕着旧钱转”就是这几年的货币失衡,解决的办法有两种:要么技术碾压别人、实力发达了,凭本事赚更多的钱还了旧账还有富余;要么借旧换新,附加利息,这是一个负循环,旧项目死气沉沉占用大量资金,新项目没有钱。

市场经济下,债务失衡是所有失衡的主线,国企与民企,高层与地方,城市与乡村,老人与年轻人,皆是如此。

当基建从稀缺到过剩,当城市生活从稀缺到过剩,当大学生从稀缺到过剩,短缺时代大干快上,过剩时代,人们说个什么话都要加个“结构性”。

不是什么时尚,被逼无奈罢了。

失衡的锅就是自然而然的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3

自从2018年之后,“大水漫灌”这个词被永远的订到了耻辱柱上,“精准滴灌”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时尚正确了。

病了,就要吃药。“精准滴灌”就是那个药。

什么是精准滴灌?

其实就是有定向的“社会孵化扶持操作”。

就像一个老汉有3个孩子,老大老二都30郎当岁了,脑子不行,还没劲儿,啃老倒是都一个比一个厉害,只有最小的儿子,聪明有希望,为了整个家族盘子的做大,老汉的存款肯定要优先孵化小儿子。

当我们吐槽当下的失衡现实时,很多人都怪房地产,说它压榨实体产业利润,掏空居民的存款,最后还让大家伙去不上媳妇,真是可恶。

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可能还没有关注到内在的本质联系,房地产发展跟实体产业发展之间不是负相关,或者说,在中后期之前,这两个兄弟是能够很好的玩耍的。只是到了城市化的中后期,房地产开始反噬实体产业了,究其原因就是房地产跑的有点快,拉开距离过多,实体产业挣的钱接不住。

我们的目的也很明确,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解决经济失衡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创新。

金融,主要是给天量货币找一个“大赌场”,这个主要涉及建“赌场”和“定规矩”两个工作,建赌场很快,一句话的事,现在难就难在“定规矩”这件事,起码表面公平合理是要的。

创新这件事情是个长期工程,需要大规模的前期投入才行,另外创新的产品变现还需要文化信仰在全球的高站位,技术+文化才是潮流付费的基础。

面对现实,创新的重担谁来担?

国企吗?有垄断利润,日子好的很,不感兴趣;民企吗?比较穷,没钱投。基建+房地产是短期脑回路,创新需要慢慢磨,两个路子。

老路的红利吃干吃净,新路再坎坷也得上。

现在需要调动两个积极性,让国企感兴趣,让民企有钱投,混合所有制+资本赌场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还需要观察。

模式的转变,思维的转变,资本助力的水,运动员(国企+民企)准备起跑,未来的故事也会有不一样的讲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