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19-04-03 17:05
4月2日晚间,一则社保巨资减持交通银行(03328-HK;601328-CN)股票的消息在金融圈刷屏了。
具体看,社保基金将自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交行A股股份。其中,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742,627,266 股;六个月内累计减持不超过1,485,254,533股,即不超过交通银行当前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2%。社保基金计划减持的股份,为其2012年认购的交行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
如果按2019年4月2日交通银行股价收盘市值计算,社保减持最高金额达约93亿元。
图片来源:交通银行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巨额减持、加上社保基金的指标性,使市场对于社保基金此次减持的用意多有猜测,其中“声音”最大的是,市场认为社保基金有意给近期火热的股市降降温,事实真的如此吗?
交通银行自身业绩不佳是主因?
首先,根据社保持股时间、成本粗略推算,2012年在定增时成本每股4.55元,加上近几年分红,成本已经在3元上下,4月2日A股股价为6.28/股,约7年时间收益已经超过一倍,年化复利收益约10%,这对于求稳的社保基金来说,已经非常可观啦。
我们再来看看交通银行近期交给股东的2018年报。
详细数据我们就不分析啦,重点看看几个重要指标,第一个息差,这也是决定公司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18年四个季度来看,交通银行的净息差逐渐回暖,但是第四个季度公司的净息差回升并不是特别明显,而第四季度是银行流动性最充足的季度,反而公司息差回暖并不明显。
图片来源:交通银行2018年年报
2018年全年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51%、工商银行全年净息差2.3%、建设银行2.31%、农业银行2.33%,国有五大行中只有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最低,且差距比较大,这也是反映出公司资产、负债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弱。
赚钱能力不行,风控能力总该好点吧,可是从交通银行2018年报数据看,似乎并不如意。
2018年该公司不良贷率为1.49%,比2017年的1.50%微微下滑;不良贷款金额725亿元,比2017年685亿元增加40亿元,资产减值损失434.5亿元,比2017年增加约120亿,从这两组数据可以推出,全年公司在加大核销才得以使不良贷款率微降,实际公司的坏账还在增加。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历史年报
另外,2018年年报公司解释由于某种原因暂不分红,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投资者关注银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类公司可以持续稳定的分红,没有了分红,投资者也会失去兴趣。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给股市降降温这个说法成立吗?
是为了给股市降降“温度”吗?
如果说是为了给近期火爆的股市降降温,也说的过去,毕竟几个月时间沪指已经涨幅近30%,避免疯牛嘛,当然了,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但如果从沪指整体市盈率水平来看,并不算高估(根据上交所披露数据,截止2019年4月2日上交所公司整体市盈率15.94倍),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再看看银行股,除过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极个别优秀银行的市净率(PB)在1之上,大部分银行的市净率都低于1,截止4月3日交通银行股票收盘,在A股的市净率只有0.73,怎么看都不能说估值高。所以,如果从估值角度来看,说因为高估而去减持,不太能站得住脚。
如果说,因为交通银行自身不优秀,投资者适当的调换一下仓位这还是有可能的。
对于社保减持行为,交行管理层也第一时间回应记者:“据我们了解,社保基金会此次减持部分股票是基于其自身投资安排进行的,此次减持仅限于2012年参与交行非公开发行认购的A股股份。未来,社保基金会在本行的基础性投资持股不会发生变化,作为本行重要战略投资者地位不会发生变化。
交通银行于2017年入选港股百强,2018年来整个银行业息差、坏账都快速改善,而在公司的数据改善并不明显背景下,那么,2018年交通银行能否再次入选港股百强榜单呢?敬请密切留意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举行的「港股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