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这只手左右美联储的一举一动 正在将美联储推向宽松

2019-03-17 10:08

  曾经担心通胀太高,现在又怕通胀太低,比起市场津津乐道的其他因素,通胀预期绝对是美联储多年以来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决定依据之一。

  从理论上来说,通胀预期影响实际通胀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消费,二是定价。如果大量的人都预计今年通胀率将会显著走高,购买力将被大幅削弱,那么消费者和企业就会将支出和投资决策提前。与此同时,工人会要求涨薪,企业也会对商品提价。需求越高,加上薪资和物价越高,就越有助于激发更高的通胀预期。因此,通胀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普通民众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这就解释了美联储为什么从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就致力于树立控制通胀的公信力的原因。如果公众能相信美联储的威信,通胀预期就不会对能源价格飙升、失业率剧烈下滑等冲击作出过大的反应,从而将实际通胀率锚定在较低水平。

  美联储在2012年1月明确设定2%的通胀目标,此后又将这一目标界定为对称性的,意味着美联储将容忍通胀小幅高于或低于这个目标。

  不过在最近一轮经济扩张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通胀都低于这一目标。据彭博社计算,自2012年以来,美国通胀率平均为1.4%。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通胀平均为1.8%。

  2018年美联储年内四次加息,多次提及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担心通胀上行压力;而今年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提到通胀是暂不加息的理由。

  鹰派克利夫兰联储主席Loretta Mester称,如果通胀没有上升,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停止加息。纽约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表示,除非经济增长或通胀意外走高,否则无需再次提高利率。美联储副主席Clarida则表示,美联储将需要看到通胀上升的确凿证据才会再次加息。波士顿联储主席Eric Rosengren则称,通胀没有过热迹象是美联储暂停加息的理由之一。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提到,通胀上行压力的迹象已经显得有所缓和,似乎抛给了市场又一个不加息的理由。鲍威尔还在3月8日在斯坦福大学回答提问时表示,“我们需要确保通胀不会持续跌向零,不然央行就越来越没有能力来对经济衰退作出反应了,”(因为降息空间更小了)。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