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盘后
,MSCI系列指数迎来半年度调整生效时刻,多只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公司在尾盘竞价时段出现异动,国际资本正在用真金白银为哪些企业加持?
一、MSCI中国指数纳入9只港股,11月24日尾盘普遍异动
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纳入了9只港股,分别为优必选、晶泰控股、中国黄金国际、紫金黄金国际、赣锋锂业、中国有色矿业、东风集团股份、广发证券、荣昌生物;剔除4只港股,分别为中国光大银行、华润医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北控水务集团。
回溯数据可以发现,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港股公司在调整生效时刻普遍出现成交量异常放大的现象。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在11月24日尾盘竞价交易时段(16:00-16:08),获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股票尾盘平均成交额达到了12.7亿港元,占相关股票全天成交额的比重达到66%,尾盘平均股价则上涨0.58%,反应进入全球主流指数基金能够给股票流动性、公司活跃度带来明显提升。
科技股的交易活跃度较高。其中,优必选尾盘成交额达1
6.18
亿港元,占其全天成交额的5
2
%,是获纳入港股中尾盘成交额第二大的个股。此外,晶泰控股尾盘成交额达
9.73
亿港元,占全天成交额的5
6
%。
MSCI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指数之一,在新兴市场宽基指数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当前MSCI中国指数的整体规模约2.9万亿美元。
据彭博和MSCI数据显示,优必选的纳入权重为0.12%,仅次于两大黄金股中国黄金国际(0.13%)、紫金黄金国际(0.12%),是纳入权重最高的科技股。据中金公司研报测算,优必选的被动资金预计流入达1.67亿美元,是本次调整流入资金最大的中国科技股。
科技股:
优必选(9880.HK)估算被动资金流入1.67亿美元,晶泰科技(2228.HK
)
估算被动资金流入1.2亿美元;其他获纳入的A股
科技股
,包括半导体、A
I
等领域的
公司
权重较低(权重均在0.03%以下),估算被动资金流入均在4
000
万美元以内。
资源股:
中国黄金国际(2099.HK)、紫金黄金国际(2259.HK)、赣锋锂业(1772.HK)、中国有色矿业(
1258.HK)
估算被动资金流入分别为1.87亿美元、1.73亿美元、1.34亿美元、1.
15
亿美元;
汽车股:
东风集团股份(0489.HK)估算被动资金流入1.3
4
亿美元;
医药股:
荣昌生物(
9995.HK)
估算被动资金流入1.
09
亿美元;
金融股
:广发证券(
1776.HK)
估算被动资金流入1亿美元。
三、优必选密集获得多笔大额订单,纳入MSCI中国指数意义深远
优必选获得国际指数机构的认可,与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实质性商业进展密不可分。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军者,优必选技术正在落地加速,进入量产交付上升期。
2025年以来,公司累计签署订单及中标金额已达1
1
亿元(不含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和小型人形机器人AI悟空),持续引领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落地进程。近期,公司密集获得多笔重要大订单,具体包括:
11月25日,优必选宣布中标广西防城港市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测试中心和人工智能科创教育示范项目,中标金额2.64亿元,产品以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
11月4日,优必选科技中标“自贡数投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项目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59亿元。
10月19日,优必选宣布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订单金额为1.26亿元。
10月15日,优必选宣布与A股某知名上市汽车科技公司正式签署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采购总金额超3200万的以最新款Walker S2为主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
9月,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订单金额最高记录),并与天奇股份签署了3000万元的Walker S系列采购合同。
7月,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优必选的首批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现已正式开启量产交付,并将分批投入产业一线应用。
摩根士丹利在11月17日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披露,优必选已交付约200台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全年交付量约500台。2026年,优必选计划交付2000至3000台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于11月18日对外表示,公司已制定产能爬坡计划,预计到2026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年产能将达5000台,2027年进一步扩大至10000台规模。
整体而言,随着全球资本对中国智能机器人资产的重估,优必选作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领军企业,其价值正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
本次作为代表性的中国科技股入选MSCI中国指数,对优必选而言意义深远,代表着公司国际化和股票流动性的双提升。相信MSCI的加持只是开始,优必选在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上的双线进展,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