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8 08:04
TradingKey - 曾在發行首日大漲43%的金融科技股Klarna,目前已跌破40美元的發行價,上週五(9月26日)收在39.94美元。同樣提供支付服務的企業Affirm及Block,股價已連續至少4個交易日下跌。
該公司以提供「先買後付」服務聞名,原先預期IPO定價為35-37美元,發行前已獲得超過20倍的超額認購。交易首日開盤報52美元,高出發行價30%,首日收盤市值達170億美元。
彭博分析認為,這類高成長的金融科技股在上週整體回調,是因為強勁的經濟數據打破了進一步降息的預期。9月25日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Q2 GDP錄得近兩年來最快增速,首申失業金人數則降至7月中旬以來最低水平,強勁的經濟表現使得市場對10月降息的預期下降。
彭博產業研究分析師Diksha Gera表示,包括金融科技股對利率和監管等宏觀因素非常敏感,儘管聯準會已開始降息,但任何降息速度慢於預期或收益率上升的跡象,都可能會推高借貸成本,從而讓市場情緒承壓。
就Klarna本身而言,Gera認為其IPO定價已偏高。另外,Klarna也持續面臨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激烈競爭。支付公司Stripe估值已達1,067億美元;英國數位銀行巨頭Revolut因近期允許員工交易股權,估值已達750億美元,一年內成長超過66%。
目前,該公司已在商業模式的轉型上發力,近期開始在歐美推出存款帳戶和金融卡等更多銀行產品,也正在拓展「公平融資」業務,即大額商品分期服務。分析認為,雖然這項業務增加了淨利息收入,但考慮到長期貸款的潛在信貸損失,該公司需增加準備金,這會讓業績承壓。
投資人密切關注Klarna能否在宏觀經濟環境和產業激烈競爭的影響下,重獲發展勢頭,這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估值。
TradingKey - 美東時間週三(9月10日),Klarna(KLAR.US)登陸紐交所,開盤報52美元,比IPO發行價40美元高出30%。盤中漲幅一度達43%,收漲14.55%至45.82美元,市值達170億美元,反映市場需求強勁。
該公司以提供「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BNPL)服務聞名,原先預期的IPO定價為35-37美元,發行前已獲得超過20倍的超額認購。
此次IPO讓早期投資者紅杉資本成為最大贏家。根據外媒訊息,紅杉持有該公司21%的投票股份,共7,900萬股,以IPO價格計算價值31.5億美元;除去累計投資5億美元,目前獲得約26.5億美元的總回報。此次IPO紅杉出售了200萬股,佔總持股約2%。
分析認為,Klarna進入公開市場,將考驗投資人對其業務發展方向的信心與興趣。近幾個月來,該公司一直在宣傳進軍銀行業的計畫。Jacobsson表示,在美國地區,已推出了金融卡和個人存款帳戶服務,並簽下了70萬張信用卡客戶,還有500萬人正在等待使用該產品。
Klarna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Victor Jacobsson表示,此次IPO是一個里程碑,是一個“很大的派對”,但還是要繼續。
Jacobsson認為這次上市也鞏固了Klarna業務的轉型,公司不再侷限於BNPL業務的發展。實際上,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應將BNPL的入口優勢轉化為長期價值,提升單客價值,以及在監管嚴格和利率暫時高企的不利環境下,維持財務健康度,這有利於提升公司估值。
另外,Klarna上市首日的強勁表現,也更增強了今年美國新股上市的動能。週四,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 Space Station的股票將開始交易;週五,為公車網路提供技術的Via Transportation也將上市。Klarna的表現或將會讓市場對這些新股也充滿信心。
TradingKey -根據彭博報道,歐洲「先買後付」(BNPL)巨頭Klarna已於9月10日完成IPO定價,以每股40美元價格募得13.7億美元,市值達到約151億美元。該定價高於原先預期的35-37美元,較上限溢價8%,且該股獲得超過20倍的超額認購。
Klarna公司計劃此次發行560萬股,而包括高階主管、共同創辦人Victor Jacobsson、紅杉資本相關實體以及其他股東,將出售2,880萬股。籌得的資金有11.7億美元將分配給股東,2億分配給公司。
目前151億美元的估值,相較於2021年軟銀集團領投時達到的456億美元市值大幅下降。短短幾年,因為BNPL風口散去、相關監管收緊、利率高企,以及業內競爭激烈,該估值一度縮水至67億。相較於這一數值,目前估值已回升125%。考慮到近年來對金融科技公司並不友善的IPO環境,這項估值或是Klarna上市交出的第一份優秀答案。
不只是Klarna,這次IPO也是對整個BNPL產業的測試:這種模式能否實現永續獲利?亦或是注定成為泡沫?
有分析認為,將BNPL的入口優勢轉化為長期價值,或是該產業實現良好前景的一條路徑。若能把用戶從單一分期轉向儲蓄等更高頻產品,提升單客價值,在監管嚴格和利率暫時高企的不利環境下,維持財務健康度,則可望提升估值。
目前,Klarna已在商業模式的轉型上發力,旨在將自身重塑為數位零售銀行。該公司近期開始在歐美推出存款帳戶和金融卡等更多銀行產品,也正在拓展「公平融資」業務,即大額商品分期服務。根據該公司提交給美國證監會的文件,此類貸款佔總交易量約2%。公司表示,過去兩年接入這項服務的商家數量翻倍,預期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成長。
Klarna的股票預計週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交易,代號為KLAR,由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主導。
TradingKey - 被稱為「歐洲花唄」的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將於美東時間週二晚間完成IPO定價,該公司因提供「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BNPL)服務而聞名。其估值僅140億美元,為競爭對手「美國花唄」Affirm Holdings的一半,受到投資者搶購。
根據彭博社報道,Klarna發行的3,430萬股股票獲得至少8倍的超額認購,其中80%以上由早期投資者出售。知情人士透露,因需求強勁,承銷銀團將IPO定價指引調至37美元,達到其市場定價區間的頂端,甚至有望更高。
目前,Klarna的IPO市值遠低於Affirm Holdings的280億。Roth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Rohit Kulkarni認為,短期內Klarna不會以與Affirm相同的估值倍數交易。不過,價格上的折扣,也成為Klarna在IPO投資市場的優勢。
雖然這兩家公司都以先買後付服務為賣點,但業務模式不同。Klarna主要提供小額短期貸款,最常見的類型是消費者在購買後30天內付款;Affirm的貸款通常與大額購買掛鉤,並提供長期零利率貸款選項,不收取滯納金。因此,兩者的平均訂單價值亦有差異,分別為101美元和276美元。
從最新季度的表現來看,二者在營收上接近,但Affirm成長更快,獲利能力更強,這可能是Klarna達不到Affirm 280億市值的原因之一。
2025年4-6月,Klarna營收年增21%至8.23億美元,未及同期其平台上交易金額312億美元的3%;Affirm的營收則成長33%至8.76億美元,佔其借貸產品銷售額104億美元的8%左右。
另外,Klarna目前的IPO估值也低於2021年達到的456億美元,但比起之後在2022年暴跌85%,市值僅剩67億美元的情況,依然有所改善。該公司當時將此歸咎於俄烏戰爭導致的宏觀經濟狀況惡化。
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Diksha Gera基於Klarna 11-14倍的遠期毛利倍數和2025年約12%的成長預期,估算該公司市值區間為120-160億美元。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鑑於該公司商業模式的多元化轉向,如近期開始在歐美推出存款帳戶和借記卡等更多銀行產品,「該公司更應該被視為一家能挑戰Visa和Mastercard等公司主導地位的支付企業,以這樣的方式來估值,」Klarna的長期投資者、GP Bullhound的合夥人Joakim Dalim表示。
他對Klarna的前景更樂觀,認為這是一項終將超過100億美元的業務,長遠來看稅前利潤率可以達到20%,甚至預期2030年交易額達到至少500億美元。
在2021年IPO市場達到高峰之後,因基準利率逐漸上升,投資人對股市新股的接受度降低,直到今年5月新股發行窗口再度開放。
Mizuho Securities高級金融科技分析師Dan Dolev表示,降息將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先買後付公司承保壓力並支持交易量成長。在降息的預期下,市場將對Klarna的前景持有更樂觀的看法。
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Gera指出,Klarna的IPO可能延續新銀行Chime和穩定幣發行商Circle的動能。另外,如果此次IPO獲得成功,將重新加速金融科技發行並驗證先買後付產業的前景。這對考慮在美上市的歐洲同行Revolut和Monzo等來說很重要。
不過,Dolev也考慮到相反的情形,如果勞動市場持續惡化,對貸款的需求將會下降,Klarna的前景也可能因此不被看好。
TradingKey - 根據路透社報道,以提供「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BNPL)服務聞名的瑞典金融科技巨頭Klarna,計劃9月重啟赴美IPO(首次公開募股)。本週將確定發行價,價格區間為34-36美元每股,募資規模接近10億美元。此次目標估值為130-140億美元,遠低於2021年設定的近500億美元及今年稍早超150億美元的估值。
Klarna是一個集支付解決方案、消費信貸和購物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科技平台,分析認為,其核心競爭力在於提供「先買後付」的支付方案,這極大地提高了購物靈活性和可負擔性,尤其是在高價商品的消費上。
該公司今年3月已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上市申請,但因川普4月宣布關稅引發市場震盪,一度擱置相關計畫。在更早的2021年,該公司也曾考慮上市,但因宏觀經濟狀況受到科技業衰退、地緣政治事件衝擊等影響,最終選擇放棄,該公司估值在2022年也獲得大幅下調,跌至約67億美元。
8月15日,該公司更新了向SEC提交的文件,包含最新的財務業績,顯示已準備好推進上市計畫。
儘管該公司的IPO歷程屢屢受阻,但難掩其業績表現之優異。其招股說明書顯示, 公司近三年營收逐步增加,獲利能力也在提升,目前已實現扭虧為盈,這得益於AI的應用。Klarna在2024年初推出了支援35種語言交流的AI助手,處理23個市場中的支付、購物、退款、退貨等複雜任務。根據Klarna估算,這項工具在2024年為公司節省了3,900萬美元左右的成本。
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資金狀況的改善將為該股上市提供較友善的環境。目前通膨動能較去年同期放緩,市場對未來幾季降息的押注升溫。分析師普遍認為,若未來四到六季降息逐步落地,消費融資成本的下降將有助於BNPL與支付滲透,利好該股。
另外,Klarna或將引領9月的美股上市潮,根據彭博統計,同期或有六家公司確定IPO發行價。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區塊鏈金融企業Figure等已更新上市文件,黑石集團支持的Legence Corp、連鎖飲品Black Rock Coffee Bar、公共運輸軟體企業Via Transportation已在8月提交IPO申請。彭博表示,若這六家公司均在9月第二週確定IPO發行價,將成為2021年末IPO熱潮以來,大型IPO交易最密集的時段之一。
分析師稱,這起IPO被視為今年美股新股市場的重要風向標,若定價與開盤表現穩健,將可望延續年內IPO窗口回溫趨勢,提升市場對成長型資產的風險承擔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