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不同市值、不同行业的A+H股的折溢价水平有何差异?

2025-09-11 20:55

自去年 9 月份美的集团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并掀起A股赴港热潮以来, 近一年里已有1 4 家公司成功实现A +H 上市 ,累计募资超 1 300 亿港元 ,成为港股市场I PO 融资的主力军  
仍在 排队赴港者众多。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目前已 递表港交所的A股公司已达5 2 家, 其中千亿巨头超过1 0 ;此外, 公告 筹划赴港 及传闻赴港 的则有约5 8 ,亦不乏各领域龙头企业  
A T MT 、新能源 领域 企业 密集冲刺 香港上市 
在已递表企业中 T MT 领域 尤其是 其中的 消费电子、 AI 、半导体 、机器人 产业, 有大量A股公司都在密集冲刺香港上市 ,包括 立讯精密、胜宏科技、豪威集团等多家千亿巨头 均赫然在列  
同时, 新能源领域 新能源车、 锂电、 光伏 产业 不少 A股 公司 排队 香港上市 ,赛力斯、亿纬锂能 等公司已递表,阳 电源等公司则已公告正在筹备中  
除此之外, 一些 大消费领域的食品饮料龙头 如东鹏饮料 ,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头部企业 百利天恒、 迈瑞医疗等 也有不少公司正在赶赴香港。 
 


超1 60 A +H 港股 平均 较A股 折价 1/3 
目前, 已实现A +H 两地上市的公司已 1 61 家, 合计 港股 总市值超过3 3 万亿港元  

截至9月9日收盘, 这些 A +H 公司的港股平均折价率约为 3 2% ,即同一公司港股 平均 较A股价格折价约1 /3  
 


通常而言,AH公司的 发行 市值越小 、成交量越低 折价幅度 也就 越大  
最近 在港 上市的A + H项目 中也不难看到 在港 发行市值低于百亿的 往往 折价50% 左右 发行,百亿规模的 折价 30 % 以上 发行,千亿规模的 折价20%左右发行,仅有万亿规模的宁德时代折价7%左右发行。 
不过, 去年9月份以来,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的情况下,不少A +H 股在港上市后,港股较A股的折价水平不断收敛,甚至部分公司走出了港股反向溢价的情况(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 
A+H 公司的港股折价水平正在 逐渐 收窄。 近期 AH股溢价 指数已显着下降至1 20 点,这意味着成交活跃(日均成交2 000 万港元以上)的A +H 公司的A股较港股普遍溢价约 2 0 % ,创六年多来新低。 
 


港股 高股息、新经济 领域 折价 较少 
除了市值层面的差异外 两地投资者 偏好 与市场机制 存在 差异 等因素 不同行业的公司在A股和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也 有所不同 相对而言, 港股 优势板块 高股息 、新经济 领域 中的A +H 折价较少  
典型如银行 业,港股 较A股 平均折价率在2 0 %左右,且头部 银行 或商业模式更受外资青睐的银行 折价更低(招商银行港股甚至较A股有小幅溢价)。 
 


在有色行业中,更具国际定价属性的黄金股在 港股 折价较少,而 较受国内投资者 偏好 的稀土永磁 股的港股折价较多。 同时,大市值公司 港股折价 更少 、高股息公司的港股折价 也更少  
 


而在生物医药行业,大型国际性药企如恒瑞医药、药明康德,以及与海外药企达成 大额 管线交易的荣昌生物等公司, 港股折价水平也较低。 
 


T MT 通信、电子 /半导体 、传媒) 领域 国内投资者的青睐程度较高, A股的溢价水平 往往 也比 较高 ;反而 ,其中的三大运营商,体量较大、股息较高, 港股折价 稍小一些。 
 


作为新经济领域的代表性产业, 汽车 、新能源 行业 中比亚迪、福耀玻璃 宁德时代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 大型 企业 港股折价 普遍 较小  
 


在房地产、家电领域, 以美的集团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往往受到全球资本青睐折价较少甚至反向溢价 而在基建领域, 因流动性差异、 估值差异和 外资持股限制等因素, 大型国企 的港股折价较多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