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新消费范式及赴港上市之路

2025-08-29 10:07

2025 年8月27日, 由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主办的第十九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简称“2025沙利文新投资大会”或“大会”)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盛大开幕。 
在新消费趋势展望论坛上,沙利文捷利云科技董事长、捷利交易宝首席执行官万勇先生就《 消费股IPO:赴港上市之路与二级市场新动态 》展开主题演讲,为我们带来港股市场的消费企业上市情况及资本市场表现的深入解读。 
 


Part 1. A股发行难——赴港是大势所趋 
自2023年中国证监会发布“827新政”以来,A股IPO发行不断收紧,企业境内上市难度陡增, 尤其是,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大众消费品企业(即便是“新消费”)。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A股上市新股中,消费股亦 几乎 绝迹。消费类企业基本上只能通过香港、美国等市场获得融资,并且大多数选择是去港股市场。 
港股IPO活动已显着回暖 今年前7个月,港股有51只新股IPO上市(同比+27.5%),募资总额1286亿港元(同比+616%)。港交所CEO 称, 目前 两百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持续加速。 
 


香港上市具有周期短、限制少、包容性、全球化和再融资方面的优势,同样也有流动性差、估值底以及合规性方面的挑战。万勇先生 介绍 了香港上市申请标准、I PO 流程与关键环节、A股赴港快速审批机制以及境外上市备案流程等关键内容,为消费企业 赴港上市提供了 详细 指引。 
Part 2 . 香港上市路——消费股IPO情况 
2025年前7个月,日常消费/可选消费行业共计16家企业在香港IPO上市(含3只A+H),合计募资约281亿港元,分别占同期香港IPO的31%及22%。 
2 025 7个月,消费股 三大I PO 包括 海天味业 106亿港元,A+H )、 蜜雪集团 40亿港元 )、 安井食品 24亿港元,A+H 相比之下,2 024 年则为 华润饮料 58亿港元 )、 毛戈平 27亿港元 )、 茶百道 26亿港元 )。 
 

数据截止2025/7/31 
16只消费股香港IPO中,13只都有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基石覆盖率超八成。合计共71家基石投资了消费股,占基石总家数的30.5%;总投资额达99.3亿港元,占其全球发售总额的35.1%。 
海天味业 8家基石认购46.67亿港元,占比46%,投资方包括高瓴/红杉/源峰/博裕【头部私募】、GIC/加皇银行/瑞银【外资机构】、佛山发展【地方产投】等  
蜜雪集团 :5家基石认购15.58亿港元,占比45%,投资方包括红杉/博裕/高瓴【头部私募】、M&G【外资机构】、美团龙珠【上市公司战投】等  
 

数据截止2025/7/31 
16只消费股香港IPO累计吸引超过160万人次公开申购,其中11只获百倍以上公开认购,7只获十倍以上国配认购,散户与机构均全力抢筹。这表明,消费股在香港的市场认可度还在进一步提升。 
海天味业 :近38万人参与新股申购(近四年来最高),公开认购918倍,国配认购23倍  
蜜雪集团 :26.5万人申购,公开认购5258倍(历史第五高),国配认购超35倍  
布鲁可 :12.7万人申购,公开认购6000倍(年内最高、历史第三高),国配认购38.6倍  
 

数据截止2025/7/31 
16只消费股的香港IPO上市表现十分出色 暗盘上涨概率62.50%,平均涨幅18.16% 首日上涨概率56.25%,平均涨幅13.78% 其中,蜜雪集团、IFBH、布鲁可、沪上阿姨等明星公司上市首日均涨超40%, 且后市表现强劲, 股价较IPO发行价已实现翻倍 受到市场广泛追捧! 
截至7月底 ,还有超30家消费企业已递表港交所。其中,7家A股公司赴港冲刺A+H双重上市,包括牧原股份、赛力斯、东鹏饮料、石头科技、锦江酒店、三只松鼠、玲珑轮胎,前三家均为千亿级企业。 
此外还有多家明星消费企业,包括【汽车】奇瑞汽车、挚达科技、泽景电子、福瑞泰克;【家电】奥克斯电气;【文创】卡游、乐自天成(52 TOYS)、铜师傅;【零售】鸣鸣很忙、溜溜果园、齐云山食品;【餐饮】老乡鸡、遇见小面、巴奴国际;【服饰】西普尼、伯希和、乐欣户外;【美妆】林清轩等。 
 

数据截止2025/7/31 
Part 3 . 港股消费股——二级市场整体表现 
截至7月底, 港股市场 消费行业总市值超过10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值的约23%。其中可选消费约8.7万亿港元(19%),日常消费约1.6万亿港元(4%)。 消费行业成交额占港股大市比重约30%,长期交易活跃,有大量市场投资者参与,与科技、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共同构成了港股流动性集中地。 
 

数据截止2025/7/31 
消费股在香港市场的平均PE约为24x,平均PS约为1.5x,平均PB约为2.5x。长期估值水平整体较高(高于恒指PE约11.5x),反应市场认可度较好。 
什么样的消费企业符合港股市场“审美”?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商业模式出色 :典型案例如老铺黄金——上市一年涨超20倍!新消费代表性企业,超高品牌溢价  
出海成功的全球化企业 :典型案例如泡泡玛特——三年累涨28倍!IP价值释放+出海成绩斐然,全球化范本; 
盈利分红稳定 :典型案例如美的集团——自2013年以来累计分红达1342亿人民币,平均分红率近50%; 
行业头部公司 :包括上述公司,以及如蜜雪集团、毛戈平、零跑汽车、思摩尔国际等等的消费行业龙头公司,在港股市场均具有较高的估值溢价  
泡泡玛特 通过 出海 实现了 涅盘重生 凭借 “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 海外再造带来估值和业绩双击,自2022年低点至今,股价涨超30倍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营收、利润均超过去年全年。其中,海外业务收入达56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距离提出的“海外营收占一半”的目标更进一步。 
 


会议最后,万勇先生总结道, 中国式新消费范式 体现了几个与过往不同的特点: 更迅捷 更智能 更全球 、更年轻 更资本。 
诸多案例表明,惟有在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全球布局 等方面表现出色,同时更能抓住年轻群体的消费 观,并 更擅长 通过资本市场 的助力 实现“更上一层楼”的消费企业,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