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
中国恒大(3333.HK)
发布公告,
因
未能满足联交所的复牌指引
条件
,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已决定
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
中国恒大
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并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
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
,结束其1
6
年上市之路
。
公司
表示,
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
。
截至2024年1月29日停牌前,中国恒大股价报0.163港元/股,总市值仅为约22亿港元
,
相比
于
巅峰时期
超4
000
亿港元的市值
已
跌去9
9.5
%
。
行业人士指出,
中国恒大
的
退市向市场释放出
一个
重要信号,即未来出险房企(尤其是停牌
18个月以上的)更难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进行腾挪,此类企业退市与清盘可能会加速,以推动市场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在此之前,
已有蓝光发展、新力控股、中天金融、泰禾集团、阳光城等
10多家房企从港股或A股退市
,
未来仍不排除有其他出险上市房企退市。
机构愈发审慎看待
存在流动性和信批风险的
情况下
,
投机性博弈“复牌重生”故事的机会窗口也
将缩小
。
上市公司“退市”(被称为“摘牌”、“除牌”或“撤回上市”),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份的名称从交易所名单中被摘除,从而失去了在该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其含义是相对于公司“上市”来说的。
在港股市场,
退市分为“自愿退市”和“被强制退市”两种
。
自愿退市
一般
是因
主要股东提出私有化/强制性收购
,或上市公司
主动
放弃
在联交所上市。
而被强制退市,则是因为上市公司触发了联交所的强制性退市机制引起的
。
根据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第
6.01条和创业板《上市规则》9.14A条,主板上市公司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创业板上市公司连续停牌超过12个月,港交所将有权取消其上市地位。
据
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已有
35
家公司退市,其中
2
家为自愿撤回上市
(包含1家S
PAC
)
,
1
7家为私有化退市,1
6
家为被取消上市地位。
其中房地产领域的
退市公司数量最多,有6家,包括
3
家私有化
(
ESR
、
首创巨大
、
融信服务
)
及3家被取消上市地位
(
上置集团
、
中泛控股
、
银城国际控股
)
。
目前
正在进行
退市
的企业也有
至少
1
0
家
,
包括中国恒大在内
。
而
曾经的
“商业地产第一股”
大悦城地产则选择
了
“体面退场”,即将
私有化退市
。
另外,近期被法院下令清盘的知名房企华南城,也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据港交所披露,截至7月3
1
日,
港股共
有9
0
家公司停牌超过3个月,
其中
已获上市委员会批准的除牌
公司3家,
其他停牌公司
8
7
家。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