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港股消费IPO:频现大牛股、明星基石多、认购火、胜率高!

2025-07-18 18:00



自2023年“827新政”实施以来,A股IPO发行持续收紧,近期方略显放松迹象。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有51只新股IPO上市,同比增长16%合计募资3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主要得益于上年低基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IPO市场持续活跃,今年以来募资规模已超越过去三年中任何一年的水平,全年有望突破200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大众消费企业当前仍难以登陆A股市场。近两年A股IPO中,消费类公司几近绝迹,八马茶业、阿宽食品、紫林醋业、老乡鸡、冰峰饮料等企业均未能成功A股上市。

在此背景下,港股成为消费企业的重要选择。老铺黄金、毛戈平、蜜雪冰城等热门“新消费”弃A赴港成功上市后,均实现华丽的转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大牛股老铺黄金上市后累涨20倍,毛戈平上市后涨幅超2倍,蜜雪冰城上市后涨约150%。

明星消费企业赴港,且上市后市场表现优异,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支持,消费类企业赴港上市络绎不绝。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7月1 6日,2025年以来港股IPO中共有17只消费股,占比34%;募资额超280亿港元,占比约22.5%


17只消费股中,包括了3只A+H消费股(海天味业、安井食品、吉宏股份),3新式茶饮股(蜜雪集团、古茗、沪上阿姨),以及布鲁可、周六福、绿茶集团、IFBH等主营IP玩具、金饰、连锁餐厅、椰子水的企业。

从发行方面看,17只消费股合计发行市值近4000亿港元,其中海天味业独占半壁,蜜雪集团、古茗、沪上阿姨、安井食品、布鲁可、周六福等的发行市值也都超百亿规模。

17只消费股中,13只新股都有基石投资者参与,72家基石合计认购超百亿港元,平均每只新股都有5.5家基石,平均认购金额达7.72亿港元,占相关个股的全球发售比例超过36%。


消费赛道基石投资者中聚集了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景林资产GIC红杉资本代表性投资机构瑞银富国广发、南方知名基金公司此外腾讯、美团龙珠上市公司战投部门,以及众多地方产投也活跃其中


从认购情况看,港股市场投资者对于消费股的认可度也相当不错。年内共有11只新股在公开发售部分获10万人以上申购,消费股独占6只,海天味业更是凭借近38万人申购斩获今年最火新股之首。

同时,公开认购超百倍的消费新股有11只,国配认购超10倍的消费新股有7只,可见港股市场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都很青睐消费赛道。


从市场表现看,消费股也“不负所托”。暗盘表现10涨6跌1平,平均涨幅17.1%;首日表现9涨7跌1平,平均涨幅12.2%,且热门消费股首日涨幅普遍在30%以上,胜率和赔率都非常可观。

若以稳中一手策略打新,并于首日开盘卖出,一手账面收益累计达2.9万港元,平均打新每只消费股的收益达1700港元,高于整体打新市场表现。

如果投资者从IPO一直持有至今,则有12只股票仍处于盈利状态,胜率达七成以上;平均累计涨幅高达44%。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1 6日,其中有4只新股股价已经翻倍,包括古茗(160%)、蜜雪集团(150%)、舒宝国际(124%)、布鲁可(116%)


近两年,如果碰上耳熟能详的消费企业在港IPO,发行估值低、发行结构良好、引入知名基石投资者,那其新股认购大概率是非常火爆的,且上市后也会持续受到资金追捧。

不过随着港股二级市场火热起来,新股的发行估值或随之抬升,消费股的高投资回报率能否持续下去,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