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I公司为何再融资不断?“第四范式”配售募资13亿港元

2025-07-17 19:00



第四范式再融资13.08亿港元,折价8.93%

2025年7月17日, 第四范式 (6682.HK) 与无极资本旗下基金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签订认购协议 以每股 50.50港元 的价格 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折价约 8.93% 向其配售2590万股 新H 股,总代价高达约 13.08亿港元 国泰君安国际 为此次的配售代理。


此次发行的认购股份数目相当于公告发布日已发行H股总数的约8.78%以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5.25% 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后, 扩大后的已发行H股数目将约占8.07% 以及 已发行股份总数则将约占4.98%。


此前,第四范式已于2023年9月在港上市,IPO募资 10.3亿港元 ,并在2025年2月完成了约 14亿港元 H股新股的配售。 连同此次配售后,公司 上市以来已累计募资 37.4亿港元

第四范式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企业级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包括 先知AI平台 、自动机器学习平台和 SHIFT智能解决方案 等, 广泛应用于金融、零售、制造、医疗等多个行业。根据公告, 配售所得资金净额 主要投向

(1) 50%用于在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 兴领域,开展具备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资;
(2)40%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的潜在并购;
及(3)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认购人无极资本的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及阿布扎比,并分别获得了证监会及阿布扎比全球市场金融服务监管局的牌照。无极资本由Infini Capital Global全资拥有,其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无极资本的创办人兼投资总监Tony Chin。

AI企业再融资不断,超IPO募资额成为常态

近两年,越来越多 AI公司选择港股上市,且上市后再融资不断。

根据 LiveReport大 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17日,近两年在港上市的11家AI公司再融资总额高达18 5 亿港元,超过这些公司合计的IPO募资额139亿港元。

11家AI公司中,有8家公司的再融资金额超过IPO募资额,包括迈富时、晶泰控股、第四范式、优必选等。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港股再融资非常便利,相较于A股严格的再融资限制,港股市场允许频繁再融资,成为未盈利或低盈利科技公司的重要资金补充方式。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大多在2023-2024年上市,当时港股市场整体处于较低位,新股IPO募资规模较小,除地平线机器人(IPO募资60.87亿)外,其余公司IPO募资均低于12亿港元(平均约9亿)。AI公司普遍面临长研发周期、高资本开支的挑战,后续持续融资的需求较为旺盛。

因此,AI企业倾向“小步快跑”——先以较低估值IPO抢占上市地位,再借助港股便利的制度进行二级市场持续融资,以增强行业竞争优势。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