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专注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岸迈生物-B”首次递表,国投创新、元禾等参投

2025-06-20 20:00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岸迈生物于2025年6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招银国际,公司是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2024年收入为4.59亿人民币,净利润为0.5亿元。

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处于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领域的创新前沿,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

公司的肿瘤学业务管线包括三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

(i)核心产品EMB-01(靶向EGFR/cMET),用于治疗结直肠癌;

(ii)两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关键产品EMB-06(靶向BCMA/CD3),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EMB-07(靶向ROR1/CD3),用于治疗淋巴瘤及实体瘤;

(iii)三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2(靶向ALPP(G)/CD3)、EM1034(靶向LY6G6D/CD3)和EM1031(靶向KLK2/CD3)。

公司的免疫学业务管线包括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即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关键产品EMB-06,以及两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9和EM1042。

来源: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自2023年底起,公司已建立多个全球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于T细胞衔接器领域中排名全球第二。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2023、2024: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0亿元、4.59亿元;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0亿元、4.6亿元;

研发分别约为人民币-1.8亿元、-1.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率为-33.58%;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5.9亿元、0.5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率为-108.02%;

研发占亏损比分别约为31.04%、-257.16%;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公司未实现商业化,2024年产生收入来自公司对外授权及合作协议,包括与(i)根据相关许可协议支付的预付款,及(ii)向Candid提供的研究服务有关的收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0.54亿,账上现金3.86亿。

行业前景

双特异性抗体市场规模

全球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张,由2020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34亿美元,且预计将大幅扩张,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2,218亿美元,2024年至203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2.4%。


行业地位


同行业公司IPO对比

本次选取的同行业对比公司为:康方生物(9926.HK)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主要股东

吴博士及其信托持股25.11%,徐亚军博士持股6.28%;

国投创新通过FIIF Overseas持股7.34%、德诚资本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崔相民博士通过Decheng USD Fund持股6.74%、元禾持股5.62%等。


上市前融资

公司历经4轮融资,公司最新一轮投后估值约4.8亿美元。

中介团队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岸迈生物中介团队共计10家,其中保荐人2家,近10家保荐项目数据表现良好;公司律师共计3家,综合项目数据表现欠佳。整体而言中介团队历史数据表现一般。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